[发明专利]一种超低能耗蓄供两用冷热并用的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497.1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6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李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15/06;F25B2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两用 冷热 并用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超低能耗蓄供两用冷热并用的空调系统,由低温土壤换热器;高温土壤换热器;冷却塔;蓄冷循环泵;放冷循环泵;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高温油循环泵;油水换热器;蓄热循环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冷水循环泵;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系统;放热循环泵和混水装置组成蓄冷循环段、供冷循环段、蓄热循环段和供热循环段共四个循环段。本发明采用空气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将空调冷、热量均储存在土壤中,减少夏季的热岛效应;全年空调运行能耗可低于10kwh/m2·a,达到空调超低能耗的效果,节约了80%的电能,节约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暖通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蓄供两用冷热并用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及节能建筑的推广及普及,以及对建筑的能耗指标进行限制的背景下,现有的新建及既有建筑对于低能耗的运营需求越来越急迫,在建筑节能方面主要有被动式与主动式两种节能技术方式,而空调能耗在总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将近50%,据统计,在典型办公建筑中,总能耗为80-120kwh/m2·a,其中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50-70%,其节能潜力非常巨大,利用主动式技术来降低空调能耗的潜力巨大。
传统空调系统,在高温低湿的初夏或夏末需开启制冷设备来消除室内余热(显热),而此部分余热完全由天然冷源(反季节蓄冷技术)来代替制冷主机工作;同理,冬季可以用高温蓄热技术及太阳能的直供技术来实现,以减小供热设备的开启时间,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能来代替机械能,减小电或燃气等化石能源驱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来达到空调系统超低能耗,大幅降低空调运行费用的一种先进的空题系统,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能耗蓄供两用冷热并用的空调系统,由低温土壤换热器;高温土壤换热器;冷却塔;蓄冷循环泵;放冷循环泵;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高温油循环泵;油水换热器;蓄热循环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冷水循环泵;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系统;放热循环泵和混水装置组成蓄冷循环段、供冷循环段、蓄热循环段和供热循环段共四个循环段;
供冷循环段分为无光供冷循环段和有光供冷循环段;供热循环段分为日间供热循环段和夜间供热循环段;
蓄冷循环段是由冷却塔连接蓄冷循环泵,蓄冷循环泵连接低温土壤换热器,低温土壤换热器置于地下;
无光供冷循环段是由低温土壤换热器连接放冷循环泵,放冷循环泵循环连接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系统,放冷循环泵循环连接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
有光供冷循环段是由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连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连接冷水循环泵,冷水循环泵连接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
蓄热循环段是由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连接油水换热器,油水换热器连接蓄热循环泵,蓄热循环泵连接高温土壤换热器,高温土壤换热器置于地下;
日间供热循环段是由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连接高温油循环泵,高温油循环泵连接油水换热器,油水换热器连接蓄热循环泵,蓄热循环泵连接混水装置,混水装置连接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系统和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
夜间供热循环段是由高温土壤换热器连接放热循环泵,放热循环泵连接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系统;
所述的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包括预冷表冷器和直膨式热泵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低能耗蓄供两用冷热并用的空调系统,采用空气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将空调冷、热量均储存在土壤中,减少夏季的热岛效应;全年空调运行能耗可低于10kwh/m2·a,达到空调超低能耗的效果,节约了80%的电能,节约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