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剥线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0355.5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邵琛;姜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4 | 分类号: | H01R4/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剥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免剥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缆线连接器被应用在各种传输设备中,传统的线缆连接器都是需要将线 缆上绝缘层去除掉之后,然后通过复杂的工具将线缆中的导线与外来线进行 连接。这会造成每次连线比较复杂,因此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一种免剥线连 接器。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免剥线连接器一般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 和下壳体相对设置,在下壳体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卡线槽,而上壳体上设置有 用于割破绝缘层并与导线导电的割线部,割线部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割线槽。 上壳体与下壳体铰接,然后通过按压上壳体和下壳体,即可以实现割线槽割 裂绝缘层以与导线接触导通,此时割线部会将两个导线连通。
但是经过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中,常见的线缆都是粘连一 起的双导线的,尤其电线,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就需要使用两 个,不仅占用安装空间,而且需要剥离两根导线之间连接。这种不仅安装麻 烦,而且对于线缆迫害比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粘连一起的多导线芯的导线与外接分线连接 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剥线连接器,该免剥线连接器 可以有效地解决粘连一起的多导线芯的导线与外接分线连接占用空间大的问 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剥线连接器,用于具有第一导线芯和第二导线芯的导线,包括沿 导线延伸方向能够与导线滑动配合的导向孔,能够穿过所述导向孔中第一导 线芯的绝缘层并与该绝缘层内部的导件导通的第一破线件,以及能够穿过所 述导向孔中第二导线芯的绝缘层并与该绝缘层内部的导件导通的第二破线 件;所述第一破线件与所述第二破线件上均设置有与待连接分线连接的连接 部。
优选地,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所述导向孔包 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用于包在第一导线芯上的第一导线槽,以及设置 在所述上壳体上且用于包在第二导线芯上的第二导线槽。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沿第一导线芯和第二导线芯的并列方 向卡接,且所述第一破线件和所述第二破线件的破线方向均与卡接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上位于导线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下壳体卡接 的接头,且两侧的所述接头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上侧面、所述下壳体的下侧面均为弧形面且均设 置有防滑棱。
优选地,所述第一破线件和所述第二破线件上均设置有能够刺穿导线芯 绝缘层的第一尖头。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与破线件本体焊接连通的连接导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与破线件本体焊接连通的连接导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能够沿导线延伸方向刺入待连接分线绝缘层内部 的第二尖头。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待连接分线的滑动配合且垂直于所述导向孔设置 的束线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免剥线连接器,该免剥线连接器应用在具有第一导线 芯和第二导线芯的导线上。该免剥线连接器包括导向孔、第一破线件和第二 破线件。导向孔沿导线延伸方向与导线能够与导线滑动配合,以使导线只能 够沿导线的延伸方向移动,而限制导线沿导线的横向方向移动。其中第一破 线件用于穿过导向孔中第一导线芯的绝缘层,并能够与第一导线芯的绝缘层 内部的导件导通;其中第二破线件用于穿过导向孔中第二导线芯的绝缘层, 并能够与第二导线芯的绝缘层内部的导件导通。其中第一破线件和第二破线 件上均设置有与待连接分线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只需要将导线设置在导向孔中,而不 需要将导线的两根导线芯分离,而其中第一破线件和第二破线件均能够分别 穿破导线中两根导线芯的绝缘层,并与绝缘层内部的导件导通。将第一破线 件和第二破线件均设置在同一个免剥线连接器上,即通过该免剥线连接器能 够有效地将导线中的两根导线芯分别与对应的待连接分线连通。即在发明 中,通过导向孔固定导线横向方向位置,而第一破线件和第二破线件均能够 分别与导线芯内导件连通。在不将导线拆离的基础上能够将两根导线芯均连 接出来,进而还能够有效地解决粘连一起的多导线芯的导线与外接分线连接 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上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刺金具
- 下一篇:轨道角动量涡旋波束产生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