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120.6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慧;金振;方敏进;尹友成;吴可森;潘国华;夏建俊;武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22103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支模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搜集相关信息,整理出必要的图纸和参数;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合同文件、经审核的工程图纸及设计变更、支模架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施工组织总设计;
(2)选择适用的规范和条件录入参数,建立建筑物BIM模型,BIM模型建立有直接建模和图纸转换再调整建模两种方式,所述建筑物BIM模型应如实反映混凝土工程实体,包括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
(3)根据建筑物BIM模型智能布设三维支模架,建筑结构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和高度共同影响着模板及支架在模型中的布置方式,根据支模架规范的要求定义模板和架体的布设规则,以适应建筑物不同的结构形式、部位和构件,在搭设尺寸合理区间值内确定唯一值;形成架体配置图,架体配置的计算依据为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利用计算机技术识别高支模区域,并输出材料清单和计算书;
(4)根据架体配置图、材料清单和计算书生成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应有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对人工、材料和机具的配置,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经过审批;
(5)根据方案的进度要求和具体工程量,购买材料机具并安排劳动力;
(6)按支模架模型进行技术交底、搭设、检查验收、监测、使用和拆除,由于支模架P-BIM模型具有3D可视化的特点,这一过程将更为直观,减轻沟通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若条件发生变化,如产生设计变更或其它工程现场相关条件改变,则动态修正模型和参数,通过修正进一步提高支模架搭设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三维模型是根据工程图纸在软件平台中建立,各参数、规范和实施条件根据信息和技术准备的内容进行设置和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建筑物建模完成后,在计算机中布设支模架;设置钢管、方木材质与规格,设置立杆、横杆和剪刀撑尺寸要求配置参数,自动识别高支模区域、布设三维架体、导出材料清单,并形成含有上述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形成方案后再对其进行优化排版,适当调整内容,进一步提升方案编制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材料进场后,对钢管、模板、木方材料进行抽样测试,测试结果若符合步骤(3)中的布设要求,则进入下一步工作,若不符合则在软件中修正模型参数,重新生成支模架模型,确保支模架的安全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技术交底基于三维模型进行,技术交底更加直观和更易于理解,交底应按规定履行签字手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搭设过程中按BIM支模架施工方案所提供的立杆、横杆和剪刀撑配置要求进行搭设,应有专人跟踪检查,动态监控搭设过程,提高支模架搭设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P-BIM技术的支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根据软件平台提供的BIM支模架模型对照验收,并按规定履行验收手续,若验收不合格则予以返工整改,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1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匿升安全防闯交通拦截装置
- 下一篇:悬索桥锚碇锚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