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9428.9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平;范冬冬;黄海鲲;任生元;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2D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3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浆管。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及道路养护过程中,经常对软土、道路路基等进行加固处理,注浆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注浆的基本原理是浆液在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地层或结构物的裂隙、孔隙或孔洞内,以提高其整体性和密实性。
注浆过程中一般会用到注浆管,基于打管注浆法(将注浆管直接打入土内)具有成本低、浆液不会沿着钻孔上升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现有的打管注浆用注浆管上的注浆孔易被堵塞,且泥土砂石进入注浆管后不易排出,从而造成注浆不顺畅,影响注浆效果。中国专利申请201310009527.6公开一种注浆管,这种注浆管上具有可分离的锥形堵头结构,但这种注浆管并不适合打管使用,一个是它上面的注浆孔易被堵塞,另一个是其锥形堵头与管体之间结构过于松散,在打管过程中,碰到小石子之类,锥形堵头就会产生歪斜,造成打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浆管,结构简单合理,适合打管注浆法使用,注浆孔不易堵塞,注浆顺畅,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浆管,包括:注浆管本体,所述注浆管本体的前部管壁上具有多个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射浆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为在注浆管本体上形成的环形内凹部,多个环形内凹部沿着注浆管本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环形内凹部处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射浆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的深度为1~2毫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浆管本体前端具有一个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外部具有一个锥形堵头,所述封口板上具有至少一个轴孔,所述轴孔中滑配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前端伸出注浆管本体且与锥形堵头固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伸进注浆管本体内部,且后端上固定有卡盘,所述封口板上还具有多个出浆孔,当卡盘紧贴封口板时,卡盘不会遮住出浆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封口板上具有三个轴孔,每个轴孔中各滑配有一个连接轴,三个连接轴的前端均连接在锥形堵头上,后端均连接在卡盘。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封口板与注浆管本体的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面上制有螺纹孔,所述卡盘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浆管本体的后端上形成有丝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注浆管,结构简单合理,适合打管注浆法使用,注浆孔不易堵塞,注浆顺畅,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打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注浆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注浆管本体,2、内凹部,3、射浆孔,4、封口板,5、锥形堵头,6、轴孔,7、连接轴,8、卡盘,9、出浆孔,10、丝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注浆管,包括:注浆管本体1,所述注浆管本体的后端上形成有丝口10,所述注浆管本体1的前部管壁上具有多个内凹部2,所述内凹部2处开设有至少一个射浆孔3,这种结构使得在打管过程中,射浆孔3不易被泥土堵塞。
优选的,所述内凹部为在注浆管本体上形成的环形内凹部,多个环形内凹部沿着注浆管本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环形内凹部处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射浆孔,所述内凹部的深度为1~2毫米,多个射浆孔不易被堵塞,保证注浆顺畅。
所述注浆管本体1前端具有一个封口板4,所述封口板4外部具有一个锥形堵头5,所述封口板4上具有至少一个轴孔6,所述轴孔6中滑配有连接轴7,优选的,轴孔6的内径比连接轴7的外径大0.2毫米,连接轴7能够在轴孔6中前后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9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护坡结构
- 下一篇:X桩与矩形桩梯形插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