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7513.1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9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诚;李梅;许慧;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L27/32;A61L27/30;A61L2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38 | 代理人: | 路兆强,阚梓瑄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德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融合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椎间固定的融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椎间固定的融合器应用较为广泛,其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采用peek材料,该种方式虽然生物相容性比较好,但是骨诱导能力很差;而且融合器的植骨空间有限,导致骨性终板很难与PEEK融合器表面形成骨长入。患者术后会出现融合器即刻稳定性差,位置丢失以及最终的不融合,导致手术失败。
第二种采用钛合金金属融合器,该种方式和人体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大,刚度高,不利于骨结合。
第三种采用坦金属沉积,该种方式采用全多孔设计,缺点是刚度不够,并且没有骨诱导能力。
因此,业界急需一种强度、刚度好,且骨诱导能力好,利于骨结合的融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强度、刚度好,且骨诱导能力好,利于骨结合的融合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器,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围设有内部空间,且所述框架的侧壁和前后壁上具有贯通孔;
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多孔结构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相通的多个微孔单元,所述多个微孔单元之间三维网状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包括规则多孔结构和随机多孔结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结合,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相同和形态规则的微孔单元,所述随机多孔结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多个边长不同和形态不规则的微孔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同时包括所述规则多孔结构和所述随机多孔结构时,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边长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边长做20%-90%的随机伸缩,或者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相对于所述规则多孔结构的体积做20%-90%的随机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呈梯度分布,且接近所述框架的部分孔隙率较小,接近所述内部空间中心位置的孔隙率较大,且所述孔隙率在10%-90%之间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中外侧的所述微孔单元组合成齿状表面,所述齿状表面突出至所述框架围设的所述内部空间之外,并形成粗糙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齿状表面突出所述框架的高度为0.1-0.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微孔单元为N面孔隙结构,其中N≥6,优选N=20。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微孔单元中微孔孔径为200-15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两相邻所述微孔单元之间具有小梁,所述小梁直径为100-10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小梁外具有生物活性涂层,所述小梁上的生物活性涂层厚度为5-2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具有生物活性涂层,且所述生物活性涂层的厚度由所述多孔结构几何中心向所述框架部分逐渐递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生物活性涂层厚度为5-300微米,优选50-300微米,更优50-1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生物活性涂层由钙磷盐或钙磷盐与凝胶的复合材料组成,所述钙磷盐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α-磷酸三钙、磷酸氢钙和磷酸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组合,所述凝胶为胶原、藻酸盐、透明质酸钠、丝素蛋白和琼脂糖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组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融合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采用框架结构,可提高本发明的强度和刚度,且框架上设置贯通孔,框架内设置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包括多个三维网状结合的微孔单元,可大幅提高骨诱导能力,并利于骨结合。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发明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发明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发明融合器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发明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高效电源智能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多菌灵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