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6386.3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勋;盛磊;雷桂平;肖立新;陈志坚;龚旗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22 | 分类号: | C07D213/22;C07D213/127;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王丹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传输 发光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本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以螺芴为母核,连接一个或者两个三联吡啶基团。螺芴是一种重要的蓝色荧光母核,其分子呈扭曲的非共平面结构,分子内共轭程度变小,引进发光波长蓝移,有效提高了器件的色纯度。同时其扭曲的结构也可以避免分子内聚集,提高发光效率。螺芴的刚性结构也极大地提高了分子的热稳定性。吡啶是一个缺电子的分子结构,是一种在OLED中被广泛应用作电子传输层的化合物。所述材料兼具两者优点,既可以用作蓝色发光材料,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材料,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兼发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21世纪非常热门的新兴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如可自发光、可视角度大、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高、超薄、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液晶的下一代主流显示器。由于各界的投入和努力,OLED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世界有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开发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是尚有许多关键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如蓝光的色纯度,发光器件的寿命短,效率较低等问题。
目前OLED材料中,红光和绿光材料的性能已经能够满足商业化的要求,但作为三原色之一的蓝光材料的发展却相对薄弱,这成为制约OLED全彩显示的瓶颈。由于蓝光材料能隙较宽,很难满足蓝光材料对高效率和高色纯度的要求。做好这两方面的平衡,是开发好的蓝光材料的关键。
为了提升OLED发光器件的效率,开发传输性好的电子传输材料十分重要。选择电子传输材料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有可逆的电化学还原和足够的还原电位,这是因为电子在有机薄膜中传导的过程是一连串的氧化还原反应;2、有合适的HOMO和LUMO值,这是为了使电子有最小的注入能障,减少超始/工作电压,而且最好具有空穴阻挡能力;3、有较高的电子移动率,这样才能将电荷再结合区域移至远离阴极的地方并提高电激子产生速率;4、必须具备高玻璃转移温度(Tg)和热稳定性;5、良好的光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化合物螺芴是很好的蓝光母体,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而吡啶为缺电子杂环,具有一定的电子传输能力,这两者结合将有希望获得一种电子传输型蓝光材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本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能显著提高器件的效率。作为发光材料,可以得到高效蓝光发光器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结构式如下所示:
式中,A1和A2分别为下列结构中的一种,A1和A2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依照下述合成路线实现的:
通过溴代三联吡啶与2,7或2,2′螺芴二硼酸或二硼酸酯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在上述步骤中,Suzuki偶联反应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催化剂为Pd(PPh3)4或醋酸钯,反应温度60~100℃,反应时间12~36小时。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电子传输型发光材料C01(式3)和C21(式4)的反应流程如下:
以下所列化合物C01-C40,是符合本发明精神和原则的代表结构,应当理解,列出以下化合物结构,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6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制备硝基吲哚衍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