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池塘拉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715.2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冯亚明;焦庆清;顾海龙;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池塘 拉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池塘拉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临时网箱:1.1选择临时网箱搭建地址,1.2准备网箱网衣,1.3搭建临时网箱;2、单边环塘拉网:2.1准备地拉网,2.2下网,2.3拉网,2.4收网;3、挑选渔获物;4、网具整理。本发明搭建临时网箱,通过单边缓慢匀速环塘拉网,水生动物主要以被驱赶的方式自行游入临时网箱内,高效率,高捕获率,适用范围广,低成本,对渔获物机械性损伤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业养殖池塘拉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渔业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池塘养殖规模、养殖产量有了巨大提升,养殖品种也有了巨大变化,除了青草鲢鳙鲤鲫鳊等传统鱼类,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殖鲥鱼、刀鱼、罗氏沼虾等名贵水产品,也有部分养殖户专门从事水生动物亲本的养殖,还有的养殖户从事多品种混养的渔业新模式生产研究。
池塘拉网作业在渔业养殖中必不可少,但现有池塘拉网方法存在着下列缺陷:
一是费工、费力、费时。
现有池塘拉网为两边拉网,需要的人力较多,拉网的两边均需4-5人,且拉网时两边的人需要保持同步,若一方较快,另一方则比较吃力;若是拉网销售,只能在运输车即将到达前开始拉网,一网捕获量不够仍需多次拉网,这就增加了运输时间,给已经上车的渔获物特别是用于做种的亲本造成了二次伤害。
二是捕获率低。
对渔获物的损伤大,造成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两边同时拉网,通常拉网速度较快,拉网下端没有足够时间刮底前进,捕获率降低,同时水生动物受惊后,运动力强的水生动物从网箱上端跃出;第二,两边拉网速度不同步时,速度较慢的一边常有水生动物从网边缘处擦边溜出,不仅降低了捕获率,也对一部分水生动物造成了擦伤,提高了死亡率;第三,收网时,网衣重叠处较多,临时圈成的网箱形状不稳定,很多水生动物藏在网衣重叠处后窒息死亡;第四,拉网速度较快搅动了底泥,同时增加了池塘中水生动物的活动量,最终收网后又将池塘中大部分水生动物聚集于小块区域,很容易造成缺氧、浮头现象,且渔获物受惊后乱窜,造成损伤;第五,影响捕获率的因素较多,常常需要多次拉网才能满足需求。每次拉网后的收网、挑选操作均会对渔获物造成伤害,一些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渔获物经过多次惊吓甚至伤害后不久即死亡。
三、适用范围窄。
现有池塘拉网方法对活动能力强的鱼类效果较好,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虾类则存在诸多弊端,罗氏沼虾的“拉网综合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池塘每一次的拉网挑选都是对养殖沼虾的一次大考验,很多虾有断须、断肢、断额刺及断尾扇的机械性损伤,未经消毒即回塘,极易感染细菌发病,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效率,高捕获率,适用范围广,低成本,对渔获物机械性损伤小的新型池塘拉网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一种新型池塘拉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搭建临时网箱:
1.1.1选择临时网箱搭建地址:选择池塘较长一边的中部,靠近岸边位置作为搭建临时网箱的地址;
1.1.2准备网箱网衣:准备长方形渔网作为网箱网衣,该网箱网衣四边中一条短边缝制铁链,其余三条边分别缝制聚乙烯粗绳;
1.1.3搭建临时网箱:将网箱网衣理顺平铺于水中,铁链的一端放在左边,使网箱网衣自然下沉,然后将三条缝制粗绳的边拉出水面;除左端预留2~4m外,三条缝制粗绳的边每隔0.8~1.2m插一根支撑杆,并将缝制粗绳的边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将网箱网衣铁链的一端拉平后平铺于池底,将铁链靠近岸边的一端拉至岸上;这样,就形成左端敞口的长方形临时网箱;
1.2单边环塘拉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拉饵盘
- 下一篇:一种药用蚯蚓改性养殖添加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