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4444.9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窦登裕;吴士玮;刘金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0 | 分类号: | B32B5/00;B32B11/04;B32B27/32;B32B27/3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516084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卷材,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胎自粘防水卷材以其施工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建筑防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胎自粘防水卷材主要用作坡屋面防水、屋面防水、防水垫层防水,起防水、隔汽以及防滑等作用,其主要构造是上表面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的增强薄膜,起增强稳定结构的作用,下表面采用隔离材料,起隔离作用,中间为自粘沥青料。
但是,自粘卷材存在耐热性差,易衰减等缺陷,在高温炎热地区,大型厂房、暖房等市场的应用上显得力不从心。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解决因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造成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上表面层、下表面层以及位于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中间的沥青层,
其中,所述上表面层包括:
增强膜,所述增强膜覆盖所述沥青层的中间区域而露出所述沥青层两侧的边缘部分;以及
隔离边膜,所述隔离边膜覆盖所述沥青层两侧的边缘部分;
所述沥青层包括:改性沥青层和自粘沥青层;
所述下表面层为隔离膜。
优选地,所述增强膜为HDPE、PET、PP高分子膜或片材。
优选地,所述增强膜为单层膜或多层复合膜。
优选地,所述PET膜为PET原膜、PET-PE复合膜或PET镀铝膜。
优选地,所述隔离边膜为PET涂硅油膜,所述隔离膜为PE涂硅油膜或PET涂硅油膜。
优选地,所述自粘沥青层的厚度为0.4mm以上,所述自粘沥青层位于所述沥青层的底层。
优选地,在所述增强膜上靠近所述边缘部分设置有与卷材边缘平行的两条搭接线。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还包括:所露出的沥青层两侧的边缘部分宽度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两条搭接线距对应卷材边缘的距离相同。
本发明公开的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同时拥有改性沥青卷材和自粘沥青卷材的优点,使用方便,夹心层为普通的改性沥青料或特种改性沥青,可以提高卷材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扩大无胎自粘卷材的应用范围,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成比例,重点在于清楚地例示出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自粘层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带自粘层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及其主要操作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自粘层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防水卷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卷材上表面层,第二部分为中间的沥青层,第三部分为下表面层,这三部分形成了带自粘层的无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惠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4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辨识解锁系统及其钥匙装置
- 下一篇:车辆及其识别系统、方法及智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