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时浮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3991.5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9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彬;刘云清;郭景红;常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10 | 分类号: | B24B33/10;B24B3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3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珩磨全时浮动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始终感到,零件中心孔珩磨作业时,很难保证工件中心孔与珩磨杆完全同轴,因此不时导致珩磨精度偏差较大,并且珩磨精度还会随操作人员每次装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无法稳定,给批量生产带来麻烦。
检索可知,借助浮动实现定心的装置已被广泛采用,尤其是申请号为201310488471.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缸浮动珩磨夹具,对于解决工件与珩磨杆同轴度在平行情况下的偏心问题效果十分理想。该装置包括设置在珩磨机床上的万向浮动夹头及弹性顶压装置,万向浮动夹头包括定位浮动内环及浮动外环,浮动外环内壁上设有四个周向均布的径向通孔,各径向通孔内分别设有轴杆,其中两根同轴设置的轴杆为固定轴杆,另外两根同轴设置的轴杆为浮动轴杆;两固定轴杆固定在珩磨机床上,两固定轴杆上、位于浮动外环与珩磨机床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预应力弹簧;两浮动轴杆的内端固定在定位浮动内环外侧面上,两浮动轴杆上、位于浮动外环与定位浮动内环之间分别设有第二预应力弹簧。然而,由于该装置通过四个径向弹簧实现的二维水平面浮动基本不具有角向自由度,因此适应性受限。
实践表明,由于安装台面及装置平面间的定位误差会引起珩磨杆中心轴线与工件中心轴线存在一定的角向误差,因此采用具有水平二维浮动功能、而角向自由度受限的上述装置难以保证珩磨加工精度。此外,上述现有技术的浮动装置使用弹簧顶杆限位,其支撑强度和定位精度难以满足特殊工件的高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可以实现角向浮动的同时,具有适当三维浮动自由度,并且支撑强度和定位精度高的全时浮动装置,从而切实保证特殊工件的高精度珩磨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全时浮动装置包括具有中央穿孔的底座和上端盖,所述底座径向延伸出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面和顶面中央分别延伸出夹持固定端和轴承台,所述轴承台内安装调心球轴承;所述上端盖的中部朝下延伸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插装固连于调心球轴承的内孔,所述上端盖的外圆周圈朝下延伸出套圈,所述套圈的下端径向延伸出裙边,所述盘体和裙边的相对表面分别制有对应的周向均布定位凹,所述盘体和裙边对应的定位凹之间装有浮动弹簧。
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后,底座固定于珩磨机而工件固定于上端盖,当珩磨头插入工件待珩磨的孔后,由于调心球轴承具有以轴承中心为圆心的θ约5°圆锥范围的自由度,因此可以满足角向浮动的需求,同时调心球轴承自身具有比珩磨精度低一个数量级的径向游隙(通常为0.04-0.06mm,而常规珩磨精度则为0.003-0.004mm),因此还具有水平方向的浮动自由度,因此本发明具有可以同时纠正水平面、角向误差的三维浮动功能。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特制浮动装置、摆动轴承以及与弹簧的有机结合,通过调心球轴承的自适应偏摆性能和设置全方位弹簧保证珩磨加工精度。当进行中心孔珩磨时,浮动装置中的调心球轴承即可根据珩磨杆与工件中心孔轴线偏差进行自适应柔性调制,而不是刚性接触,即在加工过程中原本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即可根据偏摆角度的不同、受力情况不同而自动伸缩,始终保持加工过程中的同轴度。
进一步,所述调心球轴承内圈外圆具有轴向间隔分布的两道环形限位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的半径与嵌入其中的滚珠半径相配,所述内圈对应环形限位圆弧凹槽的内侧安置截面为内钩状的滚珠隔篮;所述调心球轴承的外圈内孔形成弧形滚道。
进一步,所述调心球轴承的径向单边游隙d为0.04-0.05毫米。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上固定安置待珩磨工件的盘状定位座,所述盘状定位座具有中心孔,且两侧具有朝上延伸的立柱;两立柱之一的上端铰装中央装有空心顶紧螺母的压板一端,所述压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立柱上;所述空心顶紧螺母压紧固定工件。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的上表面具有与定位座中心孔等径的圆凹,其中嵌入延伸至定位座中心孔的定位环。
进一步,所述轴承台内安装外圈通过孔用挡圈轴向限位的调心球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偏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非偏摆状态结构示意图(略去弹簧)。
图3是图1实施例极限偏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采用图1实施例的珩磨加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3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