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70984.X 申请日: 2016-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5602869B 公开(公告)日: 2019-04-09
发明(设计)人: 郭书海;王卅;李凤梅;杨雪莲;王加宁;张玲妍;滕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B09C1/10;C09K17/14;C12R1/085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李颖;周秀梅
地址: 110164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合于 电动 修复 烷烃 污染 土壤 中间 降解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电动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及其应用。中间底物降解菌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W1,已于2015年11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登记号为CCTCC M2015705。采用本发明菌株在电动修复过程中,原始污染底物降解效率下降时施用筛选得到的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W1,可有效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恢复并延续高效的长链烷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降解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电动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需求量与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占石油总含量20%-50%以上的烷烃类物质成为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中,难挥发、低溶解性的长链烷烃因其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被生物降解,故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污染危害。针对长链烷烃的理化特性,该类污染物的去除涉及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生物方法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施加特异性的功能降解菌进行生物放大处理,有效刺激长链烷烃的代谢作用。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石油烃类降解功能微生物的广泛研究,目前已分离得到近200余种的微生物降解菌,包括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微球菌属(Mi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及弧菌属(Vibrio)等。然而,由于污染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易变性,导致功能降解菌的有效降解过程难以稳定地持续进行。同时,高浓度污染物对降解菌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其代谢活性受到限制。

利用初始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混合污染底物进行筛选得到的功能降解菌具有该时刻土壤内污染底物的高效特异性降解能力。将此降解功能菌施加入该时刻污染土壤中进行微生物修复,有效扩展微生物菌剂代谢谱,促进长链烷烃中间产物降解的同时降低其潜在毒性及二次污染风险,实现原始污染物的深度降解乃至完全矿化过程;此外,中间产物可作为所用功能菌对原始长链烷烃降解的共代谢底物,促进长链烷烃的进一步降解。

污染土壤的组合修复模式是延续高效修复过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于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强效的电动修复处理长链烷烃污染土壤,可以有效降低初始污染物浓度;当长链烷烃在电动修复作用下达到一定降解程度时,施加利用该时刻混合污染底物筛选得到的功能降解菌,有效加快长链烷烃的降解效率及其降解深度,获得良好的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中间底物降解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W1,已于2015年11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登记号为CCTCC M2015705。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 ereus)W1。所述降解菌,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证实属于厚壁菌门中芽孢杆菌属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W1。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W1CCTCC M 2015705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菌体细胞呈杆状,大小为1.0-1.2×3.0-5.0μm,产芽孢,芽孢呈圆形或柱形,无荚膜,运动,菌落呈近似圆形,质地软,呈稍有光泽的白色,属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1℃,最适生长pH为7.2,能利用果糖、葡萄糖,能使明胶、淀粉水解。

一种适合于电动修复长链烷烃污染土壤的中间底物降解菌的应用,中间底物降解菌蜡样孢胞杆菌(Bacillus cereus)W1用于修复降解经长链烷烃污染的土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9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