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047.4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1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戴宪华;叶小舟;高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36/22 | 分类号: | H04W36/22;H04W36/30;H04W36/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网络 方法和装置 垂直切换 连接网络 网络选择 无线网络 保证系统 多模终端 切换条件 网络切换 信息确定 终端电量 掉话率 自适应 减小 吞吐量 消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多模终端当前连接网络的SINR信息;根据SINR信息确定进入网络选择阶段,在网络选择阶段得到目标网络;判断目标网络的性能在自适应时间内是否符合切换条件,若是,执行从当前连接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否则,不执行网络切换。通过本发明,能够减少终端电量的消耗,并能保证系统吞吐量、减小掉话率以及切换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无线异构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和无线网络垂直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2G、3G、4G、wlan等),各种无线网络具有各自的优势,多种无线网络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多模终端存在何时切换,如何选网的问题,并且多种异构无线网络并存带来的重复覆盖,为切换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异构无线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技术是实现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以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网络带宽、用户偏好、时延、抖动等属性作为切换决策或者切换触发条件,很少考虑到信噪比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事实上SINR变量能够影响移动终端所能达到的速率,并且SINR与网络的容量、吞吐量、掉话率等方面息息也相关。即使有一些文献提出了基于SINR的垂直切换算法,但是这些算法或是仅考虑SINR作为决策因素没有考虑其他属性,或是没考虑触发机制,或是没有考虑目标网络的稳定性;因此,导致垂直切换的效果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终端电量的消耗,提高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的有效性。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多模终端当前连接网络的SINR信息;
根据SINR信息确定进入网络选择阶段,在网络选择阶段得到目标网络;
判断目标网络的性能在自适应时间内是否符合切换条件,若是,执行从当前连接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否则,不执行网络切换。
优选的,根据SINR信息确定进入网络选择阶段,包括:
根据当前SINR及若干个历史SINR,预算出下一个时刻SINR,若确认所述下一个时刻SINR小于预置第二阈值,进入网络选择阶段。
优选的,根据SINR信息确定进入网络选择阶段,包括:
获取SINR信息中的当前SINR,判断当前SINR是否大于预置第一阈值;
若否,进入网络选择阶段;否则,获取SINR信息中的若干个历史SINR,根据当前SINR及若干个历史SINR预算出下一个时刻SINR,若确认所述下一个时刻SINR小于预置第二阈值,进入网络选择阶段。
优选的,预算出下一个时刻SINR的方式为: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预算出下一个时刻SINR。
优选的,在网络选择阶段得到目标网络,包括:
获取全部并存网络的吞吐量、通信代价、网络利用率、用户偏好、SINR;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连接网络的吞吐量、通信代价、网络利用率、用户偏好,得到各连接网络的综述属性;根据所述综述属性与SINR的加权结果,从全部并存网络中选出目标网络。
优选的,全部并存网络包括:2G网络、3G网络、4G网络、无线局域网中至少两种。
优选的,判断目标网络的性能在自适应时间内是否符合切换条件,若是,执行从当前连接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切换,否则,不执行网络切换,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传真接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刀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