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625.0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7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雒江涛;唐刚;程克非;杜亚朋;徐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数据 城市 功能 辐射 区域 界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方法,包括1)对目标城市进行功能区划分并确定各功能区地理覆盖区域;2)选取目标功能区,得到观测时间段内在目标功能区出现过的用户;3)从这些出现过的用户中剔除目标功能区常驻用户,并分析得到余下用户每次出现在功能区的驻留时长;4)分析判断其每次出现是否为有效到访,计算有效到访占总到访次数比重;5)统计得到目标功能区的有效到访总数,并根据每次有效到访的驻留区信息计算各待定辐射区到访目标功能区的有效到访次数;6)对各个待定辐射区进行多时段分析,综合判断其是否为目标功能区的辐射区。本方法结构灵活、易于扩展、计算简单;能够高效快速且更加准确地对功能区辐射区域进行界定,实现高效快速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功能区规划与管理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城市功能区不断涌现,如商业区、医院、公园等。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如何合理规划功能区位置并根据辐射区域有针对的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功能区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已是各功能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功能区辐射区域是指其吸引到访人员的地理区域。
传统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常采用经验法和模型法。经验法即抽样调查法,通过对一定区域到访人员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其与功能区的相关性,进而进行粗略的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模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影响因子出发,提供了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的定量方法。如比较著名的商圈辐射模型有莱利法则、胡佛模型、中心地理论、饱和度理论等。以上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抽样调查法不能覆盖全部功能区顾客,只能进行粗略的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且周期长效率低。模型法虽提供了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的定量方法,但其注重对功能区各种环境进行考量,未直接对到访人员进行分析,方法复杂效率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网络产生的手机信令越来越多的用于用户定位及其他商业用途。目前已有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不同等级商业中心商圈进行比较的文章,其主要从消费者数量、中心聚集性、距离衰减性和空间分布对称性四个方面对三个不同地域的商圈进行分析比较,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商圈辐射区域界定的方法。且其在确定消费者人群时,主要是考虑将外地人以及商圈常驻用户删除,并未考虑只是从商圈路过的人群。在定位消费者位置时,只考虑了消费者常驻地,并未综合分析消费者轨迹数据中的驻留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合理有效的利用手机用户信令数据来确定功能区辐射区域,为功能区(商业区、旅游景点、医院等)辐射区域的界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1、在确定功能区到访用户时,考虑到访用户在功能区出现频次以及每次出现驻留时长两个因素。2、综合考虑到访用户轨迹中的驻留区,分析得到此次有效到访对每个驻留区的影响。3、在确定功能区辐射区域时,考虑各待定辐射区到访功能区的有效到访次数占目标功能区总到访次数的比例,对各个待定辐射区进行多时段考察,以此确定此待定辐射区是否为功能区辐射区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轨迹,并从中提取用户驻留区以及其与功能区的关系,以此确定功能区辐射区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辐射区域界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对目标城市进行功能区划分,并得到各功能区地理覆盖区域;
步骤2、选取目标功能区,则其余城市功能区为目标功能区待定辐射区(下面简称为:待定辐射区),待定辐射区集合为P={P1,P2,…,Pi,…,Pn},Pi代表标号为i的待定辐射区;其中目标功能区可能是商业区、旅游景点或医院等,待定辐射区可能是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