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8318.2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常江;靳鹏飞;潘培君;孙耀飞;张智峰;张昉;刘鹏;仝利峰;韩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充电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新能源直流充电桩控制方式,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交 流接触器控制直流充电桩主回路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充电桩设备主回路大多是采用塑料外壳断路器来控制,充电 桩三相进线通过塑壳断路器直接接到充电桩的功率模块上。当充电结束时, 如果不断开断路器,功率模块将处于带电待机状态,待机功率一般会达到 几千瓦至几十千瓦,造成很大的电能浪费。如果每次充电完成断开断路器, 在下次充电时还需要重新打开断路器,目前断路器的开启方式一般有手动 开启方式和电动操作机构开启方式,手动开启比较费力,操作不便;电动 操作机构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千次,为了降低待机功耗,用户每天需要开启 关闭十几次,一年下来达5000次左右,电动操机构和断路器很容易损坏, 导致充电桩无法充电,同时增大了充电桩的维护成本。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 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能够改进 一般现有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 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能够实现直流充电桩的 一键启动和低待机功耗,操作安全简便。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 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包含交流电源、断路器、交 流接触器以及充电模块,其中所述交流电源与断路器相接;所述断路器与 交流接触器相接;所述交流接触器与充电模块相接;该控制系统还包含主 控器、开关电源、按钮开关、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和风扇;其 中:所述的按钮开关与中间继电器KA1相接;所述中间继电器KA1与开关电 源相接;所述开关电源与主控器相接;所述主控器与中间继电器KA2相接; 所述中间继电器KA2分别与风扇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相接。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 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断路器处于常闭状态。
前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处于常开状 态。
前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断路器为塑壳断路器。
前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塑壳断路器采用三相五 线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 案,本发明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 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在操作上,在充电时, 主控器控制交流接触器吸合为充电模块供电,充电完成后,主控器自动断 开交流接触器,控制过程更加自动化,简化了充电人员的操作程序,提高 了系统的可靠性。在设备维护上,新工作方式减少了元器件的损坏率,降 低了维护成本。在节能方面,自动断开充电模块的供电,电功能降低了待 机功耗,减少了充电模块的待机功耗。在安全保护上,自动断电减少了工 作人员对高压元件的操作,使系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交流电源
2:断路器
3:交流接触器
4:充电模块
5:主控器
6:开关电源
7:按钮开关
8:中间继电器KA1
9:中间继电器KA2
1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直流充电桩控制系 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