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6997.X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1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娟;李贤徽;王月月;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刚度 吸声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力负刚度多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噪声控制领域,膜材料是常用的吸声材料之一。薄膜结合封闭 空腔组成共振吸声结构,它的吸声特性与膜的张力、面密度及背腔深 度有关,通常在共振频率附近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实际应用时常结合 微穿孔等方法来拓展其吸声带宽。
微穿孔吸声结构在众多的共振吸声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大猷院士奠基性工作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已作 为一种重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并不断地衍生出新 的结构和应用。其中包括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利用管束与空腔的管- 腔共振提升中低频吸声性能;采取机械阻抗等措施来提高微穿孔板结 构吸声带宽。在微穿孔板的基础上,一些学者研究了其他形式的共振 吸声结构,如狭缝吸声结构、微穿孔薄膜吸声结构等。这些吸声结构 与微穿孔板均基于相同的原理,即孔/缝与空腔的共振吸声。
为了进一步提升微穿孔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一种较为新颖 的思想是在微穿孔板的基础上引入主动控制,形成主-被动混合吸声结 构。在其他共振结构中,比较典型的是分流扬声器设计实现的低频共 振吸声结构,还有一种薄膜吸收型声学超材料,它是由一个带有不对 称刚性片晶的弹性薄膜构成,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在共振频率从100 到1000Hz范围内可以完全地吸收空气中传播的低频声波。
然而以上结构中,都未涉及同时解决低频共振吸声结构中背腔深 度较大和低频轻薄结构中频带较窄的问题,使得这种结构在需要轻薄 吸声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鉴于此,亟待另辟蹊 径解决薄膜/板吸声结构低频吸声背腔较大且难以实现薄型低频吸声结 构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磁 力负刚度多频吸声装置及方法,实现薄型低频吸声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装置,包括多个 相连的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基体、振膜、质量片和磁力棒; 所述基体为带有空腔且上表面开口的壳体,所述基体上表面由所述振 膜密封,所述质量片放置于所述振膜上方,所述磁力棒竖直置于所述 基体的空腔内,相邻的吸声单元中的所述磁力棒的高度不等。
优选的,所述多个吸声单元中的磁力棒的高度呈周期性排布。
优选的,所述质量片为铁片或铁合金片。
优选的,所述磁力棒设于所述质量片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多个吸声单元之间互相封闭。
优选的,所述磁力棒的高度最大满足在所述磁力棒竖直置于所述 基体内时所述磁力棒恰好不能吸住所述质量片的条件。
优选的,所述振膜为弹性薄膜。
优选的,所述质量片的形状为矩形、六角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 形状;所述磁棒为圆柱体或不规则的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方法,应用于权 利要求上述的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多个吸声单元中的振膜、基体和空腔共同形成具有正刚度的 空气弹簧;
利用多个吸声单元中的质量片和所述磁力棒形成具有负刚度的磁 力弹簧;
通过磁力弹簧的负刚度来减弱空气弹簧的正刚度;
利用所述多个吸声单元中的磁力棒的高度不等,吸收不同频段的 声音。
优选的,所述多个吸声单元中的磁力棒的高度呈周期性排布。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装 置及方法,每个吸声单元利用所述振膜和基体之间设有质量片与磁力 棒形成具有负刚度的磁力弹簧,通过磁力弹簧的负刚度来减弱空气弹 簧的正刚度,以较小的空腔深度实现低频吸声。每个吸声单元的磁力 棒的高度不等,通过改变每个空腔结构中磁力棒与质量片之间的距离 实现磁力弹簧负刚度的改变,质量片与磁力棒之间形成的磁力弹簧的 负刚度各不相同,使得每个吸声单元的共振频率也不同,整个装置有 多个吸收峰,增加了磁力负刚度多频吸声结构的吸声带宽,从而改善 了吸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力负刚度吸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力负刚度吸声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振动模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降噪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素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