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6422.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2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檩 |
主分类号: | B60J3/04 | 分类号: | B60J3/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朱海东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光板 挡光 电控液晶 调光板 继电器 液晶调光 调试 分区 光电传感器组 强光 光电传感器 塑料透明板 微型继电器 常闭开关 控制电路 控制主板 透明区 亚克力 遮挡 视野 保证 | ||
一种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包括挡光板,挡光板的外层采用亚克力塑料透明板,挡光板包括上挡光区、下挡光区和透明区;所述的上挡光区由m个电控液晶调光板组成,下挡光区由n个电控液晶调光板组成;所述的挡光板还包括控制主板、光电传感器组和控制电路;上述挡光板的控制方法包括微型继电器控制和人工调试两部分,通过继电器常开常闭开关位置的设计,结合人工调试,建立光电传感器和继电器、电控液晶调光板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保证在各个方向上有效遮挡强光,且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背景技术
夜间行车时,很多驾驶员不能正确使用远光灯,会车时若遭遇对面来车强光照射,会导致本车驾驶员短暂失明,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实验表明,在驾驶员眼前20~40cm处放一块30cm*20cm的透明板,当对面50~100m处有车辆远光灯照射时,只要在透明板适当的位置贴上两块10mm*20mm的半透明物片,且两物片中心间距为65mm左右(约等于成人双眼中心距离),就能遮住照眼的入射光,随着车辆的相对运动,只要两贴片跟随运动,且两贴片中心距离保持65mm左右,就能使本车驾驶员在对面车灯始终不照眼的情况下安全通过,根据实验结果、人眼结构及光学知识可以证明,贴片运动轨迹近似一条斜直线。
除了其它车辆的强光影响外,道路上的监控射灯和交通灯在夜间也会对驾驶员的眼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同理,在驾驶员面前20~40cm处的左上方设置挡光片,并跟随入射光点移动,便可以使眼睛不受监控射灯和交通灯的光照影响。
目前已有的挡光板多为在挡风玻璃前加装不透明或半透明挡光片,车辆行驶过程中,当对面有一辆车或几辆车的时候,1、强光的入射点不同,挡光板不能保证将所有强光全部挡下。2、车辆一直处于相对运动,强光的入射点也会随之移动,现有的挡光板不能跟随强光入射点进行动态调整。3、挡光板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不利于观察周围的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结合试验得出的结论,利用电控液晶调光板通电变透明,电压降低透明度下降这一性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及其控制方法,挡光区能够跟随强光入射点进行动态调整,无强光时整个挡光板呈现透明状态,有强光照射时,只会挡住强光入射处,不会影响驾驶员视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包括挡光板,挡光板的外层采用亚克力塑料透明板,所述的挡光板包括上挡光区、下挡光区和透明区;所述的上挡光区由m个电控液晶调光板组成,下挡光区由n个电控液晶调光板组成;所述的挡光板还包括控制主板、光电传感器组和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的上挡光区设置在挡光板的右上方,上挡光区m个电控液晶调光板从上到下布置;下挡光区设置在挡光板的左下方,下挡光区n个电控液晶调光板从左到右布置。
优选的,所述的电控液晶调光板包括液晶层,液晶层的正面夹有控制电极,背面夹有公用电极,每两块相邻的电控液晶调光板由透明绝缘材料隔开。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主板设置在挡光板的上方,控制主板和挡光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挡光板位置的调节杆和挡光板管套。
优选的,所述的光电传感器组设置在控制主板的正面,控制电路设置在控制主板的背面,控制电路通过透明电线与挡光板内的电控液晶调光板的控制电极和公用电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光电传感器组包括多个角度不同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包裹在光敏二极管外的圆柱形的传感器外壳,光敏二极管的前方设有凸透镜;所述的传感器外壳的前端设有能够沿传感器外壳来回滑动的外套管;所述的光电传感器的底部设有用于调节传感器角度的调节螺丝。
优选的,所述的挡光板的尺寸为28cm*19cm;上挡光区的尺寸为15cm*16.4cm,下挡光区的尺寸为1.1cm*22cm。
一种车用电控液晶调光分区挡光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继电器控制和人工调试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檩,未经杨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箱内置件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废热回收空调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