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3109.9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易诚;湛含辉;宾冬梅;龙九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地址: | 421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培养 颗粒 污泥 处理 污水 连续 二次 流混凝气提流床 反应器 | ||
1.一种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与处理污水的连续二次流混凝气提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反应器主体部分由内外两个圆柱形有机玻璃制成,包括以下四个区:其中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混凝区(13),外部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与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间构成流化区(14)、流化区(14)下方通过隔板(20)分离成沉降区(15)、流化区(14)上方通过分离斜板(17)分离成分离区(16);
混凝区(13):由内部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构成,具有污水和絮凝剂入口(4,5),在混凝区(13)内有搅拌棒(6),其底部可与流化区连通;
流化区(14):流化区(14)设于混凝区(13)外周内圆柱形有机玻璃外壁与外圆柱形有机玻璃内壁间,其内设有隔板(20),混凝区(13)形成的原核在水流及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其底部隔板(20)及曝气头(9)的曝气推动力下可进入到流化区(14),而隔板(20)将流化区(14)与沉降区(15)隔离开;
沉降区(15):设于流化区(14)和混凝区(13)的下部,其设有曝气部件以对污水进行曝气,所述的隔板(20)将流化区(14)与沉降区(15)隔离开,在流化状态下好氧颗粒污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增加,当其质量超过流化托力时,产生沉降而从流化区(14)进入沉降区(15),沉降区(15)内设有排泥口(19),过多的污泥沉降可以通过排泥口(19)排出;
分离区(16),其设于流化区(14)上部,连续培养及经流化区(14)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分离斜板(17)进入分离区(16),经分离区(16)上部的排水口(18)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流量计(2)和恒流泵(3),污水通过流量计(2)和恒流泵(3)而从入口(4)进入混凝区(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DO测定计(10)和温度计(11),可测定混凝区(13)内的DO值和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流化区(14)设有压差计,以测定流化区(14)内的压力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部件包括空气泵(7)和气体流量计(8),并通过曝气头(9)对污水进行曝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15)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曝气头(9)位于其上部,底端为排泥口(19)。
7.利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 污水和絮凝剂分别从入口(4,5)进入混凝区(13),在搅拌棒(6)的控制下形成合理的二次流场,絮凝剂利用污水中原有的活性污泥在二次流场下进行混凝,产生原始的混凝颗粒,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原核;
(2)形成的原核在水流及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流化区(14),在隔板(20)、曝气头(9)及水流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水力剪切作用,对污泥原核进行剪切,并控制达到流化状态;
(3)在流化状态下好氧颗粒污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增加,当其质量超过流化托力时,产生沉降入沉降区(15),达到好氧颗粒污泥持续更新的目的,过多的污泥沉降可以通过排泥口19排出;
(4)连续培养及经流化床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分离斜板(17)进入分离区(16),经排水口(18)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化区(14)中的流化高度为600mm,在隔板(20)、曝气量为7L/min及水流上升流速为2.5m/h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向上的水力剪切作用,对污泥原核进行剪切,并控制达到流化状态,达到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污水处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师范学院,未经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31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