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线圈驱动的骨传导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1360.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8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汪珍珍;徐金国;吴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钱锁方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 驱动 传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线圈驱动的骨传导器。
背景技术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现有的骨传导器件基于动圈技术,特点是频点宽,缺点是驱动力小,常用于耳朵周围或头骨附近传递声音。但是由于人体机构的基本特性,在远离头部使用骨传导器件时,损耗很大,声讯号难以长距离在人体中传输,带来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力大,适应中长距离使用的双线圈驱动的骨传导器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线圈驱动的骨传导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导磁外壳,还包括对导磁外壳容置空间下方进行封盖的下盖体,以及装配于导磁外壳上方的悬挂系统,在悬挂系统上设置有上极片,上极片的下表面连接有磁体,磁体的下表面连接有下极片,所述上极片、磁体、下极片呈悬挂状处于容置空间中,在导磁外壳内至少设置有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所述第一环状线圈与第二环状线圈将上极片、磁体、下极片围绕在其中,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绕线方向相反且两个线圈的电极同向并联,在上极片设置有伸出到导磁外壳的触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至少包括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构成音圈,且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绕线方向相反且两个线圈的电极同向并联,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动圈技术,本发明的结构一是增加了驱动力,二是简化骨传导器的结构,三是能够降低磁体的体积,且能够使磁体的磁性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四是能够减小骨传导器的体积;当给本发明接通电信号后,通电的音圈使得两组线圈与磁体产生电磁感应,音圈切割磁力线,由于音圈固定在导磁外壳内,磁体运动,从而带动上、下极片以及悬挂系统一并振动,而触头与人体接触,这样振动所产生的驱动力会驱动骨骼振动,振动产生的声音再被人耳鼓膜或听小骨接收,最终完成听音的过程。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且具有较大驱动力,能够缩减骨传导器的体积,本发明的有效频率范围为100—4KHz,将器件置于人手腕或手背处,通过人的手臂传输:食指或中指端人工耳接收SPL≥85dB,以达到中长距离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处于磁间隙中。即在磁体振动过程中,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始终处于所产生的磁间隙中,不能出磁间隙外部,从而保证磁体磁性能得以最大化的利用,且也提升了整个骨传导器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为了节省空间以及使两个环状线圈实现优化配合,所述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贴服在导磁外壳的容置空间内壁,第一环状线圈、第二环状线圈呈上下位置叠加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泄露音,所述悬挂系统包括与导磁外壳连接的环形连接部,与上极片连接的环形承载部,以及将环形连接部与环形承载部连接呈一体的若干个连接架,若干个连接架均匀的布置在环形连接部与环形承载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包括与环形连接部连接的外连接端、与环形承载部连接的内连接端,所述外连接端与内连接端之间通过中间连接段连接呈一体。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磁体振动幅度及频率,所述悬挂系统与上极片之间通过一配重块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本骨传导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悬挂系统上用于对悬挂系统与上极片之间的间隙进行封盖的环形防尘网。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磁泄露以及对导磁外壳内的热量进行扩散,所述下盖体与导磁外壳之间设置有磁碗,在磁碗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振动能顺畅、平稳有效的进行传递,所述触头为圆头设计,触头的圆头朝向导磁外壳外部,且所述触头处于上极片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对骨传导器形成保护,在骨传导器的外部包覆有橡胶外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单线圈传导器Comsol模拟分析的测试截图。
图6为双线圈传导器Comsol模拟分析的测试截图。
图7为本发明骨传导器的使用方法一。
图8为本发明骨传导器的使用方法二。
图9为本发明的测试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1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