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轧辊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0889.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唐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安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33/00;B21B27/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邓丹丹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质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棒材连轧机上的复合轧辊。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201010506512.7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复合辊,包括芯轴和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辊环,所述芯轴为韧性合金钢制芯轴,所述辊环为碳化钨硬质合金辊环,可以提高复合辊的耐磨性;存在的缺点是仅由碳化钨制成的硬质合金辊环韧性不高,抗弯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轧辊,它可以解决韧性和抗弯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复合轧辊,包括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所述硬质合金辊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碳化钨粉70份~85份,碳化钽粉5份~8份,碳化铌粉2份~5份,碳化钛粉4份~8份,钴粉8份~13份,镍粉5份~9份,铬粉6份~11份,所述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通过键联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碳化钨粉的粒径为6微米~1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铁粉30份~62份,碳粉18份~28份,铜粉15份~35份,镍粉8份~20份,钴粉6份~12份,硅粉20份~35份,锰粉12份~25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碳化钽、碳化钛在硬质合金中作为添加剂使用,可以提高硬质合金的韧性;碳化铌可以提高硬质合金的耐磨性;钴、镍、铬在硬质合金中作为粘结剂使用,可以增强碳化钨与各成分之间的粘结,通过对粘结剂的合理配比,可以增强硬质合金的韧性。
2、合理选择碳化钨的粒径可以进一步提高硬质合金的韧性。
3、在铁粉中加入碳粉和硅粉,可以提高芯轴的强度,加入铜粉可以提高芯轴的韧性,锰粉可以提高芯轴的强度、淬透性、硬度和耐磨性,这些成分的混合可以提高芯轴的韧性和强度,从而提高芯轴的抗压力和扭矩传递能力。
4、芯轴和硬质合金辊环间用键联接可以提高联接的可靠性,芯轴与硬质合金环不易脱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这种复合轧辊,包括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该硬质合金辊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碳化钨粉70份,碳化钽粉5份,碳化铌粉2份,碳化钛粉4份,钴粉8份,镍粉5份,铬粉6份,该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通过键联接;该碳化钨粉的粒径为6微米~8微米;该硬质合金辊环外表面涂覆有耐磨涂层,该耐磨涂层为氮碳化钛涂层;该芯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铁粉30份,碳粉18份,铜粉15份,镍粉8份,钴粉6份,硅粉20份,锰粉12份。
实施例2:
这种复合轧辊,包括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该硬质合金辊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碳化钨粉85份,碳化钽粉8份,碳化铌粉5份,碳化钛粉8份,钴粉13份,镍粉9份,铬粉11份,该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通过键联接;该碳化钨粉的粒径为8微米~10微米;该硬质合金辊环外表面涂覆有耐磨涂层,该耐磨涂层为氮碳化钛涂层;该芯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铁粉62份,碳粉28份,铜粉35份,镍粉20份,钴粉12份,硅粉35份,锰粉25份。
实施例3:
这种复合轧辊,包括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该硬质合金辊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碳化钨粉77份,碳化钽粉6份,碳化铌粉3份,碳化钛粉6份,钴粉10份,镍粉7份,铬粉8份,该硬质合金辊环和芯轴通过键联接;该碳化钨粉的粒径为8微米~10微米;该硬质合金辊环外表面涂覆有耐磨涂层,该耐磨涂层为氮碳化钛涂层;该芯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铁粉46份,碳粉23份,铜粉25份,镍粉14份,钴粉9份,硅粉27份,锰粉19份。
制备方法:将碳化钨粉、碳化钽粉、碳化铌粉、碳化钛粉、钴粉、镍粉和铬粉混合均匀;将混合粉末倒入到模具中,加压压制成型;再经过真空烧结成坯体,将坯体再进行精压、表面淬火处理得到硬质合金辊环;在所述硬质合金辊环外表面沉积氮碳化钛涂层;将铁粉、碳粉、铜粉、镍粉、钴粉、硅粉和锰粉熔融浇注到芯轴模具中,冷却后得到芯轴;将芯轴与表面有氮碳化钛涂层的硬质合金辊环用键联接,制得复合轧辊。
经过测试,本复合轧辊的抗弯强度达到3000Mpa,根据国家标准《硬质合金常温冲击韧性试验方法》标准号:GB/T1817-1995检测冲击韧性达到7x106J/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安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安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