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引发岩溶塌陷的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418.0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秀;宋东升;刘笑天;刘无忌;胡明治;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模拟 岩溶 地区 地铁 振动 引发 塌陷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激振器实现的双向振动装置的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岩溶地区城市也通过修建地铁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与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山岭隧道施工和建(构)筑物基础或地下室施工岩溶处理相比,地铁工程多处于繁华都市区,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集,环境保护要求高,岩溶探测难度大,岩溶处理限制因多;地铁工程为线型工程,工法多样,穿越岩溶区跨度大,岩溶与地铁线路关系复杂,不同的岩溶处理手段对工程的造价和安全影响大;为尽量避开岩溶区,地铁工程多采用浅埋型,地下溶洞、土洞隐蔽性强,增加了工程风险的突发性和工程使用期的安全风险。对地铁振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岩溶土体隧道,有关岩溶地铁隧道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建设期。关于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时的试验模型箱方面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时的模拟试验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用于模拟岩溶地区地铁振动引发岩溶塌陷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若干激振器、外部箱体2、内部箱体15(即模型箱)、若干垫板、侧壁7、底板4、基座9、柔性杆、量测系统。
所述激振器包括水平激振器和垂直激振器,分别提供水平和竖向的振源;
所述外部箱体2起到了支撑和支架作用,用于固定水平激振器;
所述内部箱体15内放有模拟用的岩石11和土体12,是被激振对象;
内部箱体15通过模型箱底板4架设在外部箱体2内;
外部箱体2、内部箱体15都设置有侧壁7,为透明的有机玻璃板,以便于观察;
外力输入通过垫板作用于内部箱体15;
地面上的基座固定竖直激振器,竖直激振器经内部箱体的垫板连接到内部箱体的内部,以实现竖直振动。
基座9与垂直的激振器之间是刚性连接,外部箱体与水平的激振器之间是刚性连接。
通过外部调节激振器频率和振幅,传力到相应柔性杆,再传递到对应一级的垫板上;通过垫板将振动传到内部箱体的土体12中,以实现激振器对内部箱体的水平和竖直振动。
本发明装置的安装:安置好外内两个箱体。在模型箱底板4上预制两个直径为5cm的圆形漏洞8,模拟岩溶地区的溶洞。再在内部箱体侧壁7左右两侧凿出两个可容纳柔性管贯通的侧壁的圆孔10,用于激振器施加水平上的振动。水平激振器通过外部箱体固定在内部箱体的两侧,通过柔性杆施加于水平振动垫板6上,进而将水平振动施加于箱体的侧面岩溶地层中。竖直激振器连接在固定基座9上,再通过竖直振动垫板5将振动施加于内部箱体的岩溶地层中。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在装备好内部箱体后准备试验时,在模型箱底板4的下侧用木板(图中未示意)堵住两个圆形漏洞8,在内部箱体15左右侧壁内侧放置水平振动垫板6,用以施加水平振动。然后向内部箱体15填入岩石11和土体12,待填好之后,将模型箱底板4下侧的木板移除。待稳定后,通过水平激振器和竖直激振器施加水平和竖直向的振动,观测和记录底板下土体漏出的情况。调节振幅和频率,比较不同状态下的渗漏情况。
所述激振器可以为电动式激振器,频率为10Hz-1000Hz左右,激振力为最大可达800N。可以满足地铁振动频率和振幅的要求。
所述柔性杆可通过一端串联着一力传感器,以便能够同时测量出激振力的幅值和相位角。
所述的量测系统通过在内部箱体15上勾画出标有刻度的正方形等间距的表格,可以通过测量上覆土体的位移量测出沉降量。在试验中需要在外部箱体2的正面和侧面分别安装一个摄像头13,通过摄像机能准确确定每一时刻的位移量。在模型箱底板4下部漏洞8放置带托盘的天平秤,用来测量不同时刻掉落的土体的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激振器进行竖直和水平双向振动,更好再现地铁振动过程中的双向振动过程的影响,可大大减少对土体扰动,适合用于软土地区;
2、采用激振器进行振动模拟,频率和振幅可以和地铁振动的产生的振动波相对应;
3、模型箱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4、模型箱采用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向振动模型的总体连接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向振动模型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向振动模型箱的侧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MCR磁控箱光纤铺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