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眼对Pb的吸收及分布特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9749.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黄以琳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眼 pb 吸收 分布 特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龙眼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龙眼对Pb的吸收及分布特性的 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提高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而不断增加化肥和农药的 投入量;为了缓解并解决水资源紧张而采用的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系统;为提 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施用的污泥和生活垃圾以及工矿企业废弃物的排放等等, 这些过程和措施都使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累积量逐渐增加,最终招致土壤环 境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限制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Pb和Cd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极易被植物吸收,并在根、 茎、叶及果实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龙眼作为我国特产名 果,也是福建省水果支柱产业之一,研究Pb和Cd在果树体内的累积和分布规 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果树对Pb和Cd的吸收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准确的、有效的龙眼对Pb的吸收及 分布特性的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龙眼对Pb的吸收及分布特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乌龙岭龙眼种子进行沙培法培养一年,成长为乌龙岭龙眼实生 苗,将乌龙岭龙眼实生苗分为A、B、C、D、E、F、G组,每组分别为五到十 株乌龙岭龙眼实生苗;
步骤二、9月份对B、C、D、E、F、G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进行Pb胁迫处 理,浇灌Pb2+浓度分别为B:100mg/L、C:200mg/L、D:400mg/L、E:600mg/L、 F:800mg/L、G:1000mg/L的Pb(N03)2溶液,每天浇灌250mL,维持一个月的 时间;对于A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进行浇灌纯水处理,每天浇灌250mL,维持 一个月的时间;
步骤三、七组龙眼结果后,分别采集七组乌龙岭龙眼实生苗上的根样品、 茎样品以及叶样品,将根样品、茎样品以及叶样品洗净,烘干至恒重,磨碎, 备用;
步骤四、将磨碎后的根样品、茎样品以及叶样品,分别制成待测液,并分 别检测待测液中的Pb的浓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Pb(N03)2溶液对龙眼的浇灌,探明龙眼对Pb吸收 和分布的特点,以重金属Pb为研究对象,摸索在果树不同器官组织的累积规律, 为龙眼无公害生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分析树体中Pb重金属的含量情况,以便 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保证无公害龙眼的生产,本检测方法简单、准确、有效、 科学、可行性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步骤一中取乌龙岭龙眼种子进行沙培法 培养一年,包括以下步骤:
取乌龙岭种子,均匀播于装有20~40cm厚细河沙的陶盆中,待乌龙岭龙眼 幼苗第一片真叶转绿时,移栽到直径80cm的陶盆中,每盆3株,进行沙培生长 一年。如此,可以先在陶盆进行播种,待长出后进行沙培法培养,更加符合龙 眼成活,成长的方式,提高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步骤二中Pb胁迫处理采取对乌龙岭龙眼 实生苗的根部外进行浇灌的方法浇灌。如此,不直接对乌龙岭龙眼实生苗的根 部进行浇灌,使Pb(N03)2溶液不直接接触乌龙岭龙眼实生苗的根部,保护龙眼 的生产,减少检测的误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步骤二中对B、C、D、E、F、G组乌龙 岭龙眼实生苗进行Pb胁迫处理,按随机区组设计,重复5次。如此,通过随机 区组设计使用区组方法减小误差变异,即用区组方法分离出由无关变量引起的 变异,使无关变量不出现在处理效应和误差变异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步骤四中将磨碎后的根样品、茎样品以 及叶样品制成待测液,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9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定罩
- 下一篇:一种水体中莠去津残留量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