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侵蚀耐火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8147.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1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涛;范晓凯;陈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安联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4523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侵蚀 耐火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侵蚀耐火材料,主要适用于石油焦罐式煅 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焦罐式煅烧炉主体材料选择的是硅砖,硅砖具有荷重高、 价格低等特点,同时煅烧炉内主要是硫侵蚀,硅砖作为酸性耐材,对 其有一定的抗侵蚀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硫石油焦的增加,罐式煅烧 炉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有的甚至投产不到两年就发生损害。在罐式 煅烧炉硅砖侵蚀的原因是:
(1)硅砖在高温还原性气氛下的损毁与温度密切相关。砖的质 量损失率以及体积收缩率都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而增大,与此同时, 试样内部结构疏松,基质中的气孔也逐渐增多。
(2)用后硅砖分析以及石油焦侵蚀实验表明,煅烧炉硅砖损毁 一方面是由于硅砖在高温下持续形成SiO气体,使材料内部疏松,并 最终发生结构破坏而损毁;另一方面,在过高使用温度下液相的生成 并从材料内部流出并在材料表面富集,最终使硅砖内部组分流失也是 其损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抗侵蚀耐火材料,主要适用 于石油焦罐式煅烧炉,该技术方案具有抗侵蚀能力强、耐高温性能好 等显著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侵蚀耐火材料,所述抗侵蚀耐火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 其原料组成包括以下成份:板刚玉骨料20~25%,红柱石35~40%,碳 化硅10~15%,广西白泥3~5%,抗氧化剂2~3%,白刚玉粉10~15%, 氧化铝微粉5~10%;所述原料在高温1500~1600℃制成所述抗侵蚀耐 火材料。
优选地,所述抗侵蚀耐火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包 括以下成份:板刚玉骨料23~25%,红柱石38~40%,碳化硅10~15%, 广西白泥3~5%,抗氧化剂2~3%,白刚玉粉10~15%,氧化铝微粉 5~10%。
优选地,所述板刚玉骨料的重量含量为23~25%。
优选地,所述红柱石的重量含量为38~40%。
本发明的特点是抗侵蚀性高,耐热性好,不易变形,温度保持稳 定,导热性好,抗硫的侵蚀,做石油焦罐式煅烧炉的主体材料十分合 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 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均匀混合:板刚玉骨料20份,红柱石35 份,碳化硅15份,广西白泥3份,抗氧化剂2份,白刚玉粉15 份,氧化铝微粉10份,在高温1500℃下制成抗侵蚀耐火材料。
将本技术方案抗侵蚀材料与硅砖一起砌筑匣钵,模拟罐式煅烧 炉的工况条件,将匣钵内填满石油焦,密封后进行至少循环两次抗 侵蚀实验,每次在1500℃温度下保温12个小时。通过实验室抗硫 侵蚀及检测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硅砖的对比如下:
以上实验中,硅砖的被侵蚀程度明显,而本技术方案耐高温材 料被侵蚀程度不明显,高温性能比硅砖要好,抗侵蚀能力也比硅砖 好,从罐式煅烧炉高温高硫的工况条件分析,本技术方案的抗侵蚀 材料能够取代硅砖,并且要优于硅砖。
实施例2
将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均匀混合:板刚玉骨料23份,红柱石38份, 碳化硅12份,广西白泥5份,抗氧化剂3份,白刚玉粉12份,氧化 铝微粉7份,在高温1500℃制成抗侵蚀耐火材料。
将本技术方案抗侵蚀材料与硅砖一起砌筑匣钵,模拟罐式煅烧炉 的工况条件,将匣钵内填满石油焦,密封后进行至少循环两次抗侵蚀 实验,每次在1500℃温度下保温12个小时。通过实验室抗硫侵蚀及 检测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硅砖的对比如下:
以上实验中,硅砖的被侵蚀程度明显,而本技术方案耐高温材 料被侵蚀程度不明显,高温性能比硅砖要好,抗侵蚀能力也比硅砖 好,从罐式煅烧炉高温高硫的工况条件分析,本技术方案的抗侵蚀 材料能够取代硅砖,并且要优于硅砖。同时,本技术方案中适当提 高了板刚玉骨料与红柱石的重量含量,所制成的耐火材料导热性能 更好、抗侵蚀能力更高。
实施例3
将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均匀混合:板刚玉骨料25份,红柱石40 份,碳化硅10份,广西白泥3份,抗氧化剂2份,白刚玉粉10 份,氧化铝微粉10份,在高温1600℃制成抗侵蚀耐火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安联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安联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8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