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生筏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7536.6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侯昌金;刘合渊;朱幺楚;田少男;罗元方;肖乐;何珊;马金红;徐永华;陈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3/38 | 分类号: | B63B23/3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上使用的救生船具,特别是一种救生筏架。
背景技术
救生筏在船舶遇难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作用仅次于救生艇,在船舶突然沉没时,救生筏能快速脱离船舶,这就需要一种存储和释放救生筏的专用座架。然而对于某些上层建筑的甲板宽度小于船舶最大宽度的船舶所设置的抛投式救生筏架,由于倒杆较短,且倒杆端部未做优化处理,往往会有救生筏抛投时跌落在下层甲板上的情况,使的救生筏损坏或不能第一时间在水面胀开,从而船上人员不能迅速逃生;如果将筏架布置在甲板上,占据了所在甲板空间,可能影响所在甲板逃生通道所需宽度,为此,申请人对以往的抛投式救生筏架做进一步的优化,以便更好的使用救生筏作为沉船时或营救时的逃生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筏架,该救生筏架具有良好抛物线,并且结构简单不占用甲板空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救生筏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船体上的支架,该支架具有一用于放置救生筏的托持件,该托持件倾斜设置以使救生筏能够从该托持件上向船体外侧滚出,所述支架上铰接有倒杆件,该倒杆件的端部有一弯折段,且该倒杆件能够自由转动与托持件构成一个使救生筏滚动的平面。
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甲板上的第一支撑件、固定于船体侧壁上的第二支撑件及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件,连接件由两相互弯折成一定角度的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构成,与第一支撑件固定的部分为所述横向部分,与第二支撑件固定的部分为所述竖向部分,所述倒杆件与竖向部分铰接。
所述倒杆件通过螺栓与竖向部分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一在于改善并对原有倒杆做进一步优化,增加倒杆的长度,并将倒杆上端做成弧型,通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以便于抛投筏时能更好的远离沉船,使船上人员迅速逃生;其二在于将座架安装在斜壁上,以减少占用甲板的空间,保证所在甲板通道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是第一支撑件的正视图;
图5是第二支撑件的正视图;
图6是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7是连接件与倒杆件的组合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生筏架,包括固定于船体上的支架,该支架具有一用于放置救生筏的托持件3,该托持件3倾斜设置以使救生筏能够从该托持件3上向船体外侧滚出,所述支架上铰接有倒杆件2,该倒杆件2的端部有一弯折段,且该倒杆件2能够自由转动与托持件3构成一个使救生筏滚动的平面。
如图所示,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甲板上的第一支撑件1、固定于船体侧壁7上的第二支撑件4及连接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4的连接件,连接件由两相互弯折成一定角度的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构成,与第一支撑件1固定的部分为所述横向部分,与第二支撑件4固定的部分为所述竖向部分,所述倒杆件2与竖向部分铰接,具体为,倒杆件2与竖向部分上均开有孔,通过螺杆5穿入孔中做轴而转动,所述倒杆件2通过螺栓与竖向部分铰接,托持件3为连接件的横向部分。
本结构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平时倒杆件2通过索具6绑扎于第一支撑件1上从而将救生筏系固,在船舶突然沉没或需要营救时,立即将索具6绑扎解开,而倒杆件2通过螺栓作为旋转点,向前倒下,达到图2所示模拟救生筏的运动轨迹,此时救生筏不是在倒杆件2倾斜后直接入水,而是顺着倒杆件2端部的弯折段还可以向前滚动一段距离,通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后才使救生筏脱离救生筏架,形成抛物线,加大了救生筏落水后与船的距离,不会使救生筏跌落在下层甲板9上,救生筏通过支架而位于上层船体侧壁7上,不占用上层甲板8的空间,也充分保证了甲板所在逃生通道所需的宽度,这也是本发明的最大特点所在,当然,救生筏架的参数可根据下层甲板9的宽度及上层甲板8所在通道的宽度而调整。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救生筏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