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体生长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6010.6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彪;朱允中;林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15/08 | 分类号: | C30B15/08;C30B15/20;C30B1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生长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体生长方法,包括S1:捕获下晶温度;S2:使坩埚温度达到步骤S1中下晶温度;S3:根据坩埚温度以及籽晶质量变化进行下晶操作;具体的,对盛放晶体材料的坩埚进行加热,使其以一定升温速率恒速升温至目标温度;获取升温过程中的坩埚温度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曲线,选取曲线中斜率最大的点对应的温度为下晶温度;使坩埚温度达到下晶温度;缓慢下移籽晶;当籽晶质量发生变化时,继续缓慢下移达到下晶深度;根据籽晶质量变化微调坩埚温度。本发明的晶体生长方法,可利用升温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获取晶体准确下晶温度;并且避免在下晶过程中由保温系统的温度梯度对籽晶造成热冲击,根据籽晶质量变化随时调整适合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生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体生长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下晶操作是晶体生长过程中决定晶体品质的关键步骤。而其中,下晶温度的选取是提拉法晶体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下晶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生长界面受到较强热冲击,缩颈时间过长,甚至籽晶直接熔化等严重影响晶体生产的问题。另一方面,下晶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晶体生长界面处快速结晶,同时产生大量位错。这就必须熔化长出的部分,提高下晶温度,重新生长晶体。因此,准确的下晶温度是晶体顺利生长的保障。
现有技术中,“判断下晶温度”这一关键技术依然完全依靠人工经验。尽管晶体生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甚至存在所谓的“自动下晶”设计,但都是基于人工预先设定好下晶温度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而下晶温度的自动判断这一核心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通常,提拉法晶体生长过程中,下晶温度会调整为略高于晶体的熔化温度。根据晶体性质不同,其调整幅度稍有差异。由晶体材料性质所决定,每种晶体都具有特定的熔点。因此,理论上讲,晶体适合的下晶温度也应为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但是,在实际生长晶体过程中,即便是同种晶体的下晶温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仅以铌酸锂晶体为例,即使同一保温系统搭建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执行,人工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差异仍可能使晶体的下晶温度相差近100℃。这一现象主要由保温系统的微小差异造成。因此,晶体生长的下晶温度均不同。由于保温系统差异的问题完全无法避免,所以下晶温度的判断极难摆脱人工干预。
在设定下晶温度后,开始下晶操作。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人工手摇下晶设备和自动下晶功能设备。手动下晶的主要缺陷是,容易造成籽晶尖端位错积累,甚至籽晶开裂。而自动下晶设备,利用电机均匀缓慢下移籽晶完成下晶操作。但是,虽然解决了运行过程中籽晶温度变化过快的问题,但仍无法判断下晶是否成功。下晶是否成功,以及籽晶在熔体中微弱的变化情况的判断,在行业内全部采用观察“籽晶光圈”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缺点就是,高度依靠人工经验,不同下晶工程师的观察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在熔点较低的晶体中,光圈不明显甚至难以发现,这就完全失去了判断籽晶变化的依据。
此外,整个晶体生长过程,由于晶体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系统长期工作于高温、高压、强电磁场环境中。常规的干预监测手段,例如机械臂,气流反馈,无线射频信号等装置无法在晶体生长环境中正常运转。而且,通常晶体生长温度很高(1000℃以上),其必要的保温系统也处于较高温度。因此,一旦晶体生长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就完全无法对密封于炉腔内的保温罩作出任何调整。尤其对于生长周期长的大尺寸晶体,单个晶体生长周期近一千小时。期间即使发现温度梯度不适宜,也没有任何调整手段。因此,工作状态下,在炉腔内实时调整温场对晶体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准确判断下晶温度、根据籽晶质量变化速度实时调整温度的晶体生长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晶体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捕获下晶温度;
S2:使坩埚温度达到步骤S1所述的下晶温度;
S3:根据坩埚温度以及籽晶质量变化进行下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