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法开采深层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52356.9 | 申请日: | 2016-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钟伟;潘振;吴官纪;韦丽娃;刘培胜;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4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开采 深层 海底 天然气 水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采深层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采用二氧化碳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产生较稳定的二氧化碳水合物,从而置换出甲烷气体,达到开采的目的,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法开采深层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属于深层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工艺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它分布于海底、海洋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带中。因其天然气组分多以甲烷为主,又称甲烷水合物。据初步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天然气中的有机碳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所含有机碳总量的2倍,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之后的重要后续能源。因此,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地学界的热点。
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就象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非常小心谨慎的对待。在考虑其资源价值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有关的开发利用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环境灾难。正如很多科学家们一再警告的那样:如果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不当,将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这种作用最终将使全球气候变得不稳定,从而造成环境灾害,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就是说,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必须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和技术措施,防止或尽可能减少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影响。
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方面起步晚,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运用各种探测技术有效地进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评估的科学技术队伍。严格地来说,对相关的探测技术还不熟悉,缺乏基本训练,知识和能力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中心和大学相比,相差甚远。在“九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开展了“中国海域气体水合物的找矿前景研究计划”,在南海进行初步的反射地震区域性调查工作,取得了4600km高分辨率地震观测记录。最近,“十五”海洋“863”计划中又设立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方法”研究课题,扩大了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范围。拟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取样的联合为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赋存条件进行研究,同时开发有效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综合探测的新技术与资源量评估技术,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工业调查与实用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许多有关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动力学问题尚不清楚,开采技术和工艺还只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目前人们根据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学性质总结了三种主要的开采方法:
(1)热激发法。此方法主要是将蒸气、热水、热盐水或其它热流体从地面泵入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也可采用开采重油时使用的火驱法或利用钻柱加热器,使温度上升达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开采技术主要的不足之处是会造成大量的热损失,效率很低,特别是在永久冻土区,即使利用绝热管道,永冻层也会降低传递给储集层的有效热量。
(2)化学试剂法。某些化学试剂,诸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可以改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温度。当将上述化学试剂从井孔泵入后,就会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化学试剂法较热激发法作用缓慢,但确有降低能源消耗的优点,但它最大的缺点是费用太昂贵。而且由于大洋中天然气水合物所处的压力较高,也不宜采用此方法。
(3)减压法。通过降低压力能达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天然气水合物层之下的游离气聚集层中“降低”天然气压力或形成一个天然气“囊”(由热激发或化学试剂作用人为形成),与天然气接触的天然气水合物变得不稳定井且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减压法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昂贵的连续激发,因而可能成为今后大规模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