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叉树的馈线拓扑表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181.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0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防;王浩之;侯梅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叉树 馈线 拓扑 表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叉树的馈线拓扑表示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故障恢复问题,是指配电网发生故障停电后,配电终端通过对等通信,不依赖配电主站实现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并自主实现非故障失电区的供电恢复。在多个联络开关配合恢复供电时,需要协调划分非故障失电区,合理分配每个联络开关的转供区域。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的难点是配电终端动态建立非故障失电区的拓扑结构。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由配电终端作为执行主体,其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快速性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故障自愈的主要指标。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所需的拓扑信息的表示方法将大大影响智能算法生成速度和算法设计难度,所以研究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拓扑信息的表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叉树的馈线拓扑表示方法,以开关为边,以母线、线路、负荷、电源为节点的多叉树表示馈线拓扑结构。该方法具有面向供电恢复算法设计、物理意义清楚、控制元素独立、存储空间小、访问效率高等特点,为下一步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供电恢复方案搜索算法设计打下了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叉树的馈线拓扑表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馈线区域中的电源、负荷、母线及线路均划分为节点,相邻节点之间的开关作为连接节点的边;
对每个节点进行描述,包括:节点类型、层数、节点编号、父节点编号、子节点个数、子节点编号;
采用二维数组表示节点与开关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开关的相应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节点类型包括电源节点、负荷节点、母线节点、线路节点,分别根据对应的电源、负荷、母线、线路生成。
进一步的,多叉树的根节点为电源节点、母线节点或线路节点中的一种,当生成多叉树的范围为整条馈线时,选取根节点为电源节点;当故障后生成非故障失电区多叉树时选取的 根节点为用于故障隔离的且未流过故障电流的开关所连接的下游线路节点或母线节点,根节点层数为零,层数代表着从根节点开始,节点的深度,每产生一层子节点则层数加一,连接在同一父节点上的子节点视为同一层。
进一步的,节点编号用来区分不同节点,多叉树的节点编号的编码方法为:从一开始,从根节点逐层连续累加编码,每个节点都将存储其父节点编号以及子节点编号用来查询其位置对应关系,通过每个节点记录的父节点以及子节点的编号,逐层构建出整个多叉树。
其中,从根节点逐层连续累加编码,是指节点编号的顺序:从根节点开始编号,向下一层一层逐步编号,即上一层编号完成之后再给下一层编号。如图2中所示:根节点编号为1,给其下一层节点编号为2;编号为2的子节点下一层编号为3,编号为3的子节点给下一层子节点编号为4、5、6。
进一步的,多叉树以开关为边,连接各个节点,开关状态的分合决定了的边的联通关系,某开关分即表示多叉树拆分为两个树。
进一步的,二维数组维度为N*N,N等于节点个数,行序号与列序号均对应节点编号,第i行j列元素对应节点i与j之间的开关,如果i与j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则直接记录为空。
进一步的,第i行j列表示元素与第j行i列元素均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开关,因此,二维数组是一个对称矩阵,修改某指定元素时,要同时修改其对称元素,即保持xij=xji。
进一步的,二维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存储的信息包括开关状态,开关配置信息,开关配置信息包括开关所在配电终端IP以及在该配电终端内的开关编号信息。
进一步的,通过二维数组,将拓扑多叉树中的开关与实际馈线上的开关一一对应,用于供电恢复方案的开关控制命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叉树的馈线拓扑方法,不仅能全面描述非故障失电区拓扑结构,而且具有面向供电恢复算法设计、物理意义清楚、控制元素独立、存储空间小、访问效率高等特点,为下一步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供电恢复方案搜索算法设计打下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子馈线拓扑示意图;
图2馈线F1拓扑多叉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