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源驱动的海水制盐塔及制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0315.6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0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索安宁;张丰收;曹可;闫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01D3/06 | 分类号: | C01D3/06;C02F9/1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21208 | 代理人: | 杨翠翠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驱动 海水 制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多能源驱动的海水制盐塔,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势能发电等能源驱动电力热器加热塔内不同层池内海水蒸发制盐的装置,其属于海水制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沿海滩涂围海晒盐作业中,将沿海滩涂围筑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纳潮池、蒸发池、制卤池、结晶池、储盐池等围海晒盐工艺过程池塘,通过日光照晒蒸发池塘内海水,逐步提高池塘内水体盐度至形成高盐度卤水,高盐度卤水进一步蒸发至饱和盐度时结晶成为富含氯化钠等成分的海盐。这种海盐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日光照晒蒸发各级池塘内海水,以逐级提高海水盐度,达到盐度饱和时结晶成为海盐。这种海盐工艺方法主要依靠阳光照射和增加滩涂围海晒盐面积来进行海盐产品生产,作业效率低,占用滩涂面积大,易受强降水等天气影响,生产效益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源驱动的海水制盐塔装置及制盐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占用滩涂面积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源。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能源驱动的海水制盐塔,它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纳潮池、第一蒸发池、第二蒸发池、初级制卤池、中级制卤池、高级制卤池、结晶池和储盐池;采用地面下挖式的纳潮池深度是蒸发池深度的二倍以上,所述第一蒸发池位于地面以上;所述第一蒸发池、第二蒸发池、初级制卤池、中级制卤池、高级制卤池和结晶池为海水浓缩池。在每一个海水浓缩池底部设置电力加热器,电力加热器可利用电力加热浓缩池内海水,并可调控加热温度。蒸馏水收集装置采用易散热的材料作为蒸馏水收集板,呈V型的蒸馏水收集板设置在海水浓缩池的上部空间顶部,蒸馏水收集板与水平面夹角a大于5°,蒸馏水收集板的排水口超出相应海水浓缩池边缘,排水口的下方设置蒸馏水收集槽;该制盐塔还包括给电力加热器提供电能的多能源发电装置,多能源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和水力势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设置在储盐池的顶部向太阳方向倾斜排列,所述风能发电装置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穿插设置,风能发电装置的风机下端高于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利用蒸馏水下流势能驱动的水力势能发电机组设置于蒸馏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下方。
所述制盐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纳潮池、第一蒸发池、第二蒸发池、初级制卤池、中级制卤池、高级制卤池、结晶池和储盐池长与宽一致,深度依次减小。
一种多能源驱动的海水制盐塔的制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海水涨潮时,海水通过纳潮通道排满纳潮池,在纳潮池内沉淀过滤后,同时泵升到第一蒸发池和第二蒸发池;
(2)利用第一蒸发池和第二蒸发池内的电力加热器通电加热海水,促使海水加快蒸发,提高海水盐度;第一蒸发池和第二蒸发池内海水盐度升到10-°Bé时,再将其泵升到初级制卤池;
(3)利用初级制卤池中的电力加热器加热海水蒸发至形成盐度为15-17°Bé的卤水,再泵升到中级制卤池;
(4)利用中级制卤池中电力加热器加热卤水,促使其快速蒸发,制得盐度至20-22°Bé的高浓度卤水后泵升到高级制卤池;
(5)利用高级制卤池中的电力加热器继续加热高浓度卤水,蒸发水分,得到盐度至25°Bé的饱和卤水,将饱和卤水泵升到结晶池;
(6)利用结晶池中的电力加热器加热饱和卤水,使其在结晶池的各个小池塘进一步蒸发结晶,形成的海盐通过传输系统输运到储盐池储存。结晶池可细化为大小、深度、高低不同的小池塘,以利于饱和卤水逐次结晶成盐。
所述的电力加热器可根据需要调节加热温度以控制各个海水浓缩池内海水蒸发速度。所述的蒸馏水收集装置由蒸馏水收集板收集蒸馏水,当蒸发的水蒸汽上升遇到蒸馏水收集板时凝结成蒸馏水,蒸馏水沿着蒸馏水收集板汇集到排水口下排,并设专门的蒸馏水收集槽储存利用。
所述电力加热器采用的电能来自海水制盐塔顶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储存的电能、海水制盐塔顶部的风能发电机装置利用海边风能发电储存的电能、蒸馏水收集装置下的水力势能发电机装置利用蒸馏水下排势能发电储存的电能或外接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0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