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9457.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敏;潘杰;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G01S1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位置 快速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单个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带声卡的计算机、带通滤波器和幅度判定模块。其具体步骤为:获取噪声源的频谱信息,确定需要检测的噪声源频率和相对应的带宽;根据需要检测的频率和带宽,在计算机上设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将单个传感器紧贴噪声源表面扫描,扫描的信号经信号调理器调理放大后通过声卡的麦克风端口进入计算机,然后由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判断信号幅值的大小,从而快速识别出噪声源的位置。本发明基于单个传感器检测噪声,可以尽量靠近噪声源机体表面,克服了低频噪声的相干性和复杂声场环境的约束,保证了源识别的准确性,并具有实施简单,快速识别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噪声源位置识别和噪声控制,提出了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噪声控制是一种通过主动引入次级噪声实现低频初级噪声降噪的控制技术。对于复杂的面或体声源,如发动机,为了实现较好的全局空间降噪效果,通常需要次级源尽量靠近初级源主要噪声产生部位摆放,因此在实施复杂声源有源噪声控制时,通常需要进行噪声源位置识别。
现有噪声源识别方法有基于麦克阵列的声全息方法、波束成型方法、相干方法、互谱检测、功率谱估计等。这些方法对识别低频、高相干性和位置紧靠的噪声源有困难。Fahy提出了两种近场检测表面振动的传感方法(F.J.Fahy,Some applications of thereciprocity principle in experimental vibroacoustics,Acoustical Physics(2003),262-277.):一种是应用麦克风阵列放置于一个管道端口检测从管道紧靠振动表面的另一端口进入的平面波实现体积速度检测,一种是采用近场麦克风阵列的压差检测体积速度。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逐点扫描振动表面从而识别主要噪声源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一种实施简单,能在现场快速识别主要噪声源位置的方法,而已有噪声源识别方法无法满足需要。有的方法受限于低频噪声的高相干性而无法准确确定主要噪声源位置,有的方法受限于麦克风阵列的逐点扫描数据处理,还有的方法识别准确度受限于复杂声场环境。
发明内容
考虑到复杂噪声源的特点和现场检测的快速性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较现有噪声源识别方法具有实施简单,识别快而准,不受低频信号高相干性和复杂声场环境约束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单个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带声卡的计算机、带通滤波器和幅度判定模块,其中带通滤波器用来处理输入到计算机的噪声信号;所述识别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获取噪声源的频谱信息,确定需要检测的噪声源频率和相对应的带宽;
(2)根据步骤(1)的检测频率和带宽,在计算机上设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
(3)将单个传感器紧贴噪声源表面扫描,扫描的信号经信号调理器调理放大后通过声卡的麦克风输入端口进入计算机,然后由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幅度判定模块判断信号幅值的大小,从而快速识别出噪声源的位置;
(4)若步骤(1)检测的有多个主要噪声频率,则重复步骤(2)和(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噪声源位置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个传感器检测噪声,通过带通滤波器设定检测噪声频率和幅度判定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其显著优点在于:(1)基于单个传感器检测噪声,可以尽量靠近噪声源机体表面不受机体连接线等空间限制,保证了源识别的准确性,并克服了低频噪声的相干性和复杂声场环境的约束;(2)识别噪声源的位置软件处理上仅需要带通滤波处理和计算处理后的信号幅值大小,相比较其他方法具有实施简单,识别快的优点,可以满足现场检测快速识别噪声源位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9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