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8850.8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8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贵金属 催化 氧化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山核桃壳粉为基体,Fe2O3负载在基体上,Cu以及MnO2负载在基体及Fe2O3上,从而形成复合介孔材料,所述Fe2O3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1~0.16:1,Cu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01~0.015:1,MnO2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02~0.03:1,所述基体的粒径为50~1000μm;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山核桃壳粉基体放入1~1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取滤渣;(2)将滤渣倒入玻璃柱中,向玻璃柱中加入1~30wt%硝酸铁溶液进行处理,液体由玻璃柱下口流出;(3)固体颗粒升温至300~500℃高温煅烧,升温速度为1~10℃/秒,高温持续时间为0.5~5小时,形成Fe2O3/基体颗粒;(4)将Fe2O3/基体颗粒加入至0.05~1.0wt%的高锰酸钾溶液,搅拌过滤并烘干;(5)将固体以10~50%的质量比加入至0.05~1.0wt%的硝酸铜溶液中,在30~80℃中,加入占溶液重量0.01~0.2wt%的次磷酸钠,保温0.5~5小时后过滤干燥得到Cu-MnO2-Fe2O3/基体催化氧化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山核桃壳粉粒径200~7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2O3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5~0.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05~0.012:1,所述的MnO2组分与基体的质量比为0.005~0.0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搅拌过程在超声环境下进行,搅拌时间为1~5min;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7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玻璃柱直径为1~5cm,下口能出水,且阻挡颗粒从下掉出;硝酸铁溶液的浓度为10~2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氮气气氛保护下进行,升温速率为1~5℃/秒,升温至400~500℃,高温持续1~2.5小时;所述步骤(4)中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2~0.8wt%,在100℃烘干;所述步骤(5)中,将固体以30~40%的质量比加入到0.2~0.8wt%的硝酸铜溶液中,在65~80℃中,加入占溶液重量0.05~0.15wt%的次磷酸钠,保温2~3小时后过滤干燥得到Cu-MnO2-Fe2O3/基体催化氧化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再依次向玻璃柱中加入1~10wt%氢氧化钠溶液和1~30wt%硝酸铁溶液进行处理。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非贵金属催化氧化复合材料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88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户数据配置方法、系统和移动网络配置网关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可视门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