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物处理等离子反应炉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8389.6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2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允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允杜 |
主分类号: | B01J19/08 | 分类号: | B01J19/08;C10L3/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物 处理 等离子 反应炉 设备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10710450.X,发 明名称为一种废物处理等离子反应炉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物处理等离子反应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人工合成的各类电子物 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很多都是有害或者有毒的,例如电池,将电池投 入到土壤中就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土质,且影响年限较长,这类的电子废弃物的处 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有的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装置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处 理效果又不理想,这都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如何处理这些环节污染物的问题已成 为国际上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填埋发以及焚烧处理法优于二次污染、迁 移效应以及低效率已收到严重挑战,特别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更高毒性的多氯代二 本等的二次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各种热处理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处理上的日益广泛应用和许多 难处理或特殊的污染物对处理效率更高的要求,常规的焚烧技术已逐渐显现其不 足之处。并且等离子体技术因其高温高导热特性对污染物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尤 其是对难处理污染物及特殊要求污染物,其先进性与优越性进一步显现出来,成 为缓解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最引人关注的一项高科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 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节能环保,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具有安 全可靠作用的废物处理等离子反应炉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物处理等离子 反应炉设备,包括反应炉本体、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电极、等离子装置、 引出电极、储备电源、废气排放管、净化装置和冷凝室,所述反应炉本体由炉体 和炉盖组成,所述反应炉本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反应炉本体内上部设置有第 一反应室,所述反应炉本体内壁在第一反应室两侧设置有电极,所述反应炉本体 内下部设置有第二反应室,所述反应炉本体上方设置有的石墨电极,所述石墨电 极呈中空状,所述石墨电极自所述反应炉本体上方伸入至第一反应室内部,所述 电极连接设置有引出电极,所述引出电极与石墨电极相连,所述第一反应室内壁 上设有隔热保温层,所述第二反应室和第一反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室内部 安装设置有等离子装置,所述反应炉本体还连接设置有储备电源,所述第二反应 室连接有废气排放管,所述废气排放管上设有净化装置,所述废气排放管另一端 连接设置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上连接设置有尾气排放口,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 二反应室内壁上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作为优选,所述储备电源上设置有显示屏、控制按钮和电源开关, 所述温度感应器通过无线信号与显示屏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引出电极外包围设置有绝缘套管。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可伸缩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 防震装置。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所设的石墨电极内部通道直接将需要处理的电 子废弃物送入第一反应室内,经过石墨电极和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等离子体高温区 域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处理,通过所设的第二反应室,可对第一反应室内处理过后 的电子废弃物进行二次处理,通过所设的净化装置,可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通过所设的储备电源可起到应急作用。其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处理效果好,节能环保,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 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废物处理等离子反应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炉本体;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电极;5- 等离子装置;6-引出电极;7-隔热保温层;8-储备电源;9-废气排放管;10-净化 装置;11-石墨电极;12-冷凝室;13-尾气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 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 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允杜,未经林允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8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酸的合成设备
- 下一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