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6534.7 | 申请日: | 2016-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来;兰建军;刘寅东;顾大可;冯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式光伏 电站 充电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及 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早晨和傍晚等光照条件较弱时,现有的光伏发电场合光伏组件输出参数 无法满足蓄电池组的充电参数,导致光伏使用效率降低。
目前较多的文献报道的都是在光照条件充足时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最大 功率点跟踪的研究,对于弱光照条件下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研究较少,对光照 弱的判断方式都是对光伏组件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等电参数进行检测,如果光伏 组件较多时,需要检测的相关参数较多,控制系统相对较为复杂,处理和实现 就会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及其控 制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分级控制充电电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避免 光能浪费,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包括
光伏组件,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转化单元,用于完成太阳能到电能的转 化;
照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伏组件所处环境的太阳光照强度,并将检测到的 数据发送到光伏发电控制器;
光伏发电控制器,用于接收照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太阳光照强度,并依据 光伏组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判断光伏组件的输出参数大小,调整充电控制器的输 出参数。
蓄电池组,由蓄电池组A、蓄电池组B和蓄电池组C构成,蓄电池组A和 蓄电池组B分别通过逆变器A和逆变器B与负载相连;
充电控制器,通过切换开关与蓄电池组A、蓄电池组B和蓄电池组C连接, 用于控制光伏组件为蓄电池组A、蓄电池组B和蓄电池组C充电。
上述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为:
(1)当环境光照度强时,将充电控制器的充电参数设置为蓄电池组A的 充电参数,同时将转换切换开关将充电控制器的输出切向至蓄电池组A,完成 正常的光伏充电储能过程;
(2)当环境光照度偏弱,光伏组件输出参数无法满足蓄电池组A的充电 参数要求时,光伏发电控制器降低充电控制器参数,同时将转换切换开关切换 至蓄电池组B,将光伏组件输出对蓄电池组B进行充电,蓄电池组B电参数配 置为蓄电池组A电参数的1/2(额定电压参数);
(3)当环境光照度进一步降低,光伏组件输出参数无法满足蓄电池组B 的充电参数要求时,光伏发电控制器进一步降低充电控制器参数,同时将转换 切换开关切换至蓄电池组C,将光伏组件输出对蓄电池组C进行充电,蓄电池 组C电压参数设置为24伏,用于存储弱光照条件下的光伏组件输出的电能, 为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各控制装置提供电能消耗;蓄电池组A和蓄电池组B 分别通过逆变器A和逆变器B将各自存储的电能进行逆变后为负载供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检测环境照度,可以非常方便的判断光照强度,同时通过太阳能电池 板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非常方便的判断出光伏组件输出的电参数大小,从而实 现特殊的充电控制方案,最终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
可以满足各种光照条件下分别实施不同的充电控制方案,有效的解决弱光 照条件下光能浪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可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分级控制充电电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避免光能 浪费,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 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储能式光伏电站光伏充电系统,包括
光伏组件,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转化单元,用于完成太阳能到电能的转 化;
照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伏组件所处环境的太阳光照强度,并将检测到的 数据发送到光伏发电控制器;
光伏发电控制器,用于接收照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太阳光照强度,并依据 光伏组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判断光伏组件的输出参数大小,调整充电控制器的输 出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6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切换方法及装置、手持终端
- 下一篇:一种综合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