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237.0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严光敏;黄斅;王林;孙勇;吴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法利普纳泽切割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6070 湖北省鄂州市葛***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转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超重H型钢的翻转,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包括于地基上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旋转轮,每一旋转轮的端面上均开设有开口,于地基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滚轮组件,每一滚轮组件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滚轮,每一滚轮组件的两个滚轮贴合支撑与其对应的旋转轮,地基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各旋转轮绕自身轴线同步旋转的驱动机构,每一旋转轮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伸入后型钢的固定组件。本发明中,先将型钢转移至位于外侧的两个旋转轮之间,固定后采用驱动机构驱使各旋转轮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型钢的翻转动作,其不但操作方便,且翻转角度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另外这种翻转方式可以降低型钢自重对旋转作用力的影响,能够实现超大、重型钢翻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重H型钢的翻转,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桥梁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中,超重、大型H型钢等型钢钢材使用已经比较广泛,而且常规的型钢钢材规格已不能满足其应用要求,这就需要单独制造符合尺寸要求的型钢钢材。在超重H型钢制造过程中,需要对H型钢中间的横板与两侧的竖板进行埋弧焊,且在对称地焊接完一边接合处时,需要对工件进行180°翻转,以完成另外一边接合处的焊接,之后,还需要对超重型钢90°翻转,用以矫平矫直。
在诸如上述的超重型钢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多次翻转的,一般都是采用行吊,利用钢绳等对其进行人工吊装旋转。但由于工件尺寸的超重、超大,多数情况下单件重量10t以上,截面宽600mm-2000mm,长度6m-12m,故采用传统的翻转方式操作效率低、难度大,同时会带来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有相应的专用翻转设备,用以高效地。安全地、有序地实现对超重型钢的翻转。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以及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型钢翻转设备主要集中于对中小型型钢的翻转,而对超重、大型的型钢翻转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普遍较少。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现在主要的H型钢180°移动翻转机,可以实现对部分H型钢的翻转,但仍然难以实现对超重、大型H型钢的翻转,其稳定性、同步性、适用性仍很难达到使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旨在用于解决现有设备对超重型、大型H型钢的翻转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包括于地基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旋转轮,每一所述旋转轮的端面上均开设有供型钢转移至位于外侧两个所述旋转轮之间的开口,于所述地基上设置有与各所述旋转轮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滚轮组件,每一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两个滚轮,每一所述滚轮组件的两个所述滚轮贴合支撑与其对应的所述旋转轮,所述地基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各所述旋转轮绕自身轴线同步旋转的驱动机构,每一所述旋转轮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伸入后型钢的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以及所述滚轮组件均为两个,所述地基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旋转轮之间的型钢输送平台以及调节所述型钢输送平台脱出两个所述旋转轮之间的控制机构,所述型钢输送平台包括依次水平设置的若干辊道以及控制各所述辊道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各所述辊道均平行于两个所述旋转轮,且各所述辊道均凸出两个所述开口的下边沿。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两个支撑底座,两个所述滚轮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地基上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轨,每一所述支撑底座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升降油缸,每一所述支撑底座下方均支撑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至少一对齿条,每一对的两个所述齿条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地基上设置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至少一根传动杆,每一传动杆的两个端部处均套设有与其中一对的两个所述齿条分别啮合的两个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地基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与各所述辊道平行且伸出两个所述旋转轮之间,所述型钢输送平台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法利普纳泽切割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法利普纳泽切割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候性耐酸碱绝缘电缆
- 下一篇:耐高温型机车车辆多芯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