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镓吸附树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4998.4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程治国;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12/36;C08F220/44;C08F236/12;C08L23/06;C08L3/02;C08L1/02;C08L67/04;B01J20/26;B01J20/30;C02F1/42;C04B33/13 |
代理公司: | 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子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吸附 树脂 | ||
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技术领域。高强度镓吸附树脂,包括一吸附树脂颗粒本体,吸附树脂颗粒本体,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5%~50%苯乙烯、30%~45%二乙烯苯、25%~35%聚苯乙烯磺酸基、10%~20%丙烯腈、5%~8%交联剂和3%~5%水;吸附树脂颗粒本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凸起,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离在50nm~75nm之间;交联剂包括聚异戊二烯或类异戊二烯。本发明优化了传统吸附树脂的成分,通过不同百分比的配方使镓离子的吸附更加充分,减少一定的成本。本发明通过设有凸起能够增加分母液与吸附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本发明优化了交联剂的成分,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吸附树脂。
背景技术
镓是一种稀有蓝白色三价金属元素,属于稀散金属。其质地柔软,在低温时硬而脆,而一超过室温就熔融。镓的化学活性低于铝,在常温下几乎不受氧和水的侵蚀。镓在高温下能与硫、硒、碲、磷、砷、锑反应,生成的化合物都有半导体性质;镓的氧化和氢氧化物都是两性的,可溶于酸和碱中。
镓可用作高温温度计和真空装置中的密封液;镓的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制造半导体器件方面;镓还用来制造阴极蒸汽灯等。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中国镓的生产潜能在世界上是较大的,国内的竞争也十分的激烈。目前国内外的厂商都已经意识到,在生产镓的诸多方法中,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的只有用离子交换法从氧化铝生产种分母液中回收金属镓,因此,各个生产厂家都在离子交换生产镓工艺和设备上加大研究投入,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达到低成本高产出的目的。
传统加吸附树脂的吸附能力较差,会造成镓离子的吸附不充分,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将母液中的镓离子回收充分,这样会耗费两到三倍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镓吸附树脂,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强度镓吸附树脂,包括一吸附树脂颗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颗粒本体,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5%~50%苯乙烯、30%~45%二乙烯苯、25%~35%聚苯乙烯磺酸基、10%~20%丙烯腈、5%~8%交联剂和3%~5%水;
所述吸附树脂颗粒本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凸起,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距 离在50nm~75nm之间;
所述交联剂包括聚异戊二烯或类异戊二烯。
本发明优化了传统吸附树脂的成分,通过不同百分比的配方使镓离子的吸附更加充分,减少一定的成本。本发明通过设有凸起能够增加分母液与吸附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本发明优化了交联剂的成分,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吸附树脂颗粒本体包括一囊形罩体,所述囊形罩体覆盖在所述吸附树脂颗粒本体的外壁,所述囊形罩体的表面布满菱形、六边形或者圆形的通孔。
本发明通过罩体能够防止吸附树脂颗粒破碎,增加成本,通过罩体能够便于运输吸附树脂颗粒,罩体表面有通孔能够便于分母液进入吸附树脂颗粒,完成吸附工作。
所述通孔内设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厚度在0.02μm~0.05μm,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在0.03μm~0.04μm。
本发明通过过滤网能够防止杂质也一起进入吸附树脂颗粒,影响之后的吸附过程。
所述交联剂还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醛和氮丙啶中的其中两种。
本发明通过多种交联剂共同使用,能够优化交联剂的效果。
所述囊形罩体包括一塑料层,所述塑料层的厚度在0.02μm~0.05μm之间,所述塑料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75%~85%聚乙烯、5%~10%淀粉、10%~15%纤维素、10%~15%聚乳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