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分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4974.9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尼蒂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G01K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仁爱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供暖 系统 分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分摊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室内控制单元,室内控制单元包括设定温度管理单元,开窗监测单元,房间位置管理单元,是否有人监测单元,阀门管理单元,数据积算单元,所述单元用户所在楼栋的热力管网入口处具有热量表,数据积算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及热量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各个单元用户分摊的用热量,该装置同时考虑了房间位置、是否有人、是否开窗等因素,使得热费分摊公平合理,易于推广和被公众接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分摊装置。
背景技术
集中供暖系统的收费模式一般为每家每户按照其建筑面积缴纳一定数额的供暖费用,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无论该户实际用热量的多少,其缴纳的供暖费用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并不利于供暖系统的经济运行和控制调节,某些不利末端的用户家里温度不达标,而某些靠近热源端的用户家里过热需要经常开窗散热,让这些用户缴纳同样的费用是不合理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能源浪费,针对此种情况,供暖系统的分户控制与热计量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在每个楼栋的热力管网入口处设置计量表、各户按照一定方式分摊总热费,或每个单元用户独立安装一块热力表、单独计费。第二种方式虽然计量比较准确,但是每家每户均独立安装一块热力表,成本较高,且需要对现有的供暖管网进行较大改造,因此推广应用的难度较大,而针对第一种方式,需要对分摊的具体方式进行细化研究,尽量使得分摊方法公平、合理,排除多种干扰因素的干扰,这样才具有推广使用的前提和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公平合理的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分摊装置。本发明提供热分摊装置设置于每个单元用户中,所述装置包括室内控制单元,所述室内控制单元包括设定温度管理单元,开窗监测单元,房间位置管理单元,是否有人监测单元,阀门管理单元,数据积算单元,所述装置与单元用户所在楼栋的热力管网入口处的热量表进行数据通讯并计算出所述单元用户所分摊的用热量;
所述是否有人监测单元判断单元用户内是否有人,并产生相应的信号代码,有人的信号代码为H1,无人的信号代码是H0,所述是否有人监测单元将所述信号代码发送给设定温度管理单元;
所述设定温度管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代码查找相应的单元用户室内温度的设定值ts,H1对应的室内温度设定值高于H0对应的室内温度设定值;所述设定温度管理单元将查找到的所述设定值ts发送给阀门管理单元;
阀门管理单元获取单元用户内的实测室内温度t1,并比较实测室内温度t1与室内温度设定值ts,
若t1>ts,且t1-ts>50%ts,则将单元用户的板换一次侧的供暖支管上的阀门开度降为零;
若t1>ts,且50%ts≥t1-ts>10%ts,则将单元用户的板换一次侧的供暖支管上的阀门开度降低为原来的90%;
若t1>ts,且10%ts≥t1-ts>0,则将单元用户的供暖支管上的板换一次侧的阀门开度降低为原来的95%;
若t1<ts,且ts-t1>50%ts,则将单元用户的供暖支管上的板换一次侧的阀门开度开到最大;
若t1<ts,且50%ts≥ts-t1>10%ts,则将单元用户的供暖支管上的板换一次侧的阀门开度提高为原来的110%;
若t1<ts,且10%ts≥ts-t1>0,则将单元用户的板换一次侧的供暖支管上的阀门开度提高为原来的105%;
所述阀门管理单元将调整后的阀门开度的信号发送给数据积算单元并控制阀门达到调整后的阀门开度V;
房间位置管理单元获取所述单元用户的房间位置代码,并生成相应的房间位置修正系数α,其中所述房间位置代码的与房间位置修正系数的对应关系为:
具有一面外墙的房间代码为R1,房间位置修正系数α=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尼蒂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尼蒂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