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数码喷印的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3770.3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慧;李慧敏;吴燕;桑瑞娟;闫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107;C09D1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数码 环氧树脂 改性 uv 生漆 油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数码喷印的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的制备方法,属于 数码喷墨印刷、UV固化技术、生漆等多个领域的集成创新,乃是针对生漆因自身粘度、分子 粒径等因素不能用于小孔径喷涂的缺陷,通过对生漆与油墨的改性处理实现漆艺彩绘从单 纯传统人工制作向传统工艺和
数字化相结合生产的转变。
背景技术
生漆主要是由漆酚、漆酶、多糖、糖蛋白以及水分、金属离子等物质组成,是一种油 包水型反应性生物基复合系统。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人通改性生漆来提高其漆膜性能。 其中环氧改性生漆即环氧改性漆酚树脂主要是通过酚羟基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多环氧 基的漆酚环氧树脂或漆酚缩醛树脂与环氧树脂共混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参与交联反应 得到漆酚环氧树脂。其漆膜颜色浅,成膜速率快,具良好的柔韧性、耐腐蚀性、耐紫外线等优 良的物理机械性能,但因其黏度太大而不易施工等因素导致其涂饰工艺仅仅局限于传统的 手涂工艺,因此配制一种具有可喷可光固化等优良性能的改性生漆显得十分必要。
数字印刷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而喷墨印刷又是数字印刷中最具 发展前途的一种方式。目前在印刷行业,光固化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新技术,光固化技术 以紫外光固化(Ultraviolet)为主,其余还有红外光、可见光固化等。UV固化是指利用紫外 线的能量,使油墨连结料的分子产生聚合,是固化墨滴的一种技术,具有干燥迅速,无挥发 性溶剂,节省能源消耗,印品稳定性好等优点,受到众多人的青睐。因此将生漆与数码喷印 技术和UV固化技术结合起来对于家具制造行业也是一种新的契机。
UV油墨是由光引发剂、预聚物、单体、颜料和助剂组成,其中预聚物是构成UV油墨 组分的基本骨架,其性能对固化过程和固化膜的性质起决定作用。光固化产品中的原料一 般具有C=C双键、环氧基团等固化基团,在光照条件下可进一步反应,因此本研究选用环氧 树脂改性生漆,利用油墨组分与漆酚环氧树脂的相似之处,利用环氧树脂、甲醛、漆酚、丙烯 酸酯重新合成一种预聚物,重新配制一种可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新型UV生漆油墨。
目前国内将生漆与数码喷印技术结合到一起的研究非常有限,并未发现将UV油墨 与生漆及改性生漆结合起来用于数码喷印技术和UV固化技术的研究和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用于数码喷印的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及制备方法,其目 的主要是针对传统生漆不能从数码喷印设备喷头中下喷出来,易堵塞喷头,且固化时间长 的缺陷,结合UV油墨的配制,将改性生漆与UV油墨制造技术结合,调制成一种既可以数码喷 印,不堵塞喷头,又可以通过UV固化的新型“生漆油墨”,使调配得到的“生漆油墨”兼具生漆 优良的漆膜性能和UV油墨的优点,实现生漆涂饰领域与数码喷印技术领域的跨学科结合和 创新,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需求;用新的反应机理合成新的树脂与油墨调配,使得调配的 “生漆油墨”可以在不堵塞喷头的情况下从数码喷墨印刷设备中喷出,且瞬间UV光固化,具 有生漆和UV油墨二者的优良性能,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用于数码喷印的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由下列原料 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
环氧树脂2.5%-6%,
漆酚1.25%-3%,
甲醛1.25%-3%,
丙稀酸类单体75%-85%,
光引发剂4%-10%,
颜料5%-15%,
助剂1%-5%,
上述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用于数码喷印的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从安康漆、平利漆、城口漆、毛坝漆、秦岭漆或者其他生漆中用二甲苯在三口烧瓶中 以质量1:1的比例提取漆酚,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得到漆酚二甲苯溶液;
(2)将漆酚二甲苯溶液、甲醛、氨水、阻聚剂放置反应釜中(其中漆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 0.85-0.9,氨水是催化剂),将体系温度控制在40-70℃反应0.5-1h;反应结束后升温脱水, 当温度达到136℃时水脱净,得到漆酚缩甲醛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