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菌灵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2788.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严家庆;许小祥;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众宝达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5/32 | 分类号: | C07D2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王维新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菌灵 收率 氰氨基甲酸甲酯 产品色泽 产品外观 传统合成 合成工艺 两相溶剂 外观色泽 制备工艺 传统的 环合剂 亮白色 浓盐酸 甲苯 滴加 制备 改进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菌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传统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1)采用甲苯和水两相溶剂反应体系,改善了产品外观,使产品色泽呈亮白色,纯度可达99.8%以上,提升了产品的等级。(2)采用浓盐酸和氰氨基甲酸甲酯环合剂同时滴加的方法,产品收率可达97.5%以上。与现有传统合成工艺相比,本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产品收率高,外观色泽好,纯度也较高,是生产高规格多菌灵的一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菌灵制备过程两相溶剂体系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菌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化学名: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多菌灵是采用邻苯二胺与环合剂发生关环反应来制备的,邻苯二胺是制备多菌灵不可或缺的原料,但环合剂可以有多种选择。根据环合剂的不同,制备多菌灵可以分成石灰氮法、硫脲法、脲法、硫氰酸盐法等。目前规模化生产主要采用石灰氮法,因为该方法制备的环合剂成本最低。本发明针对石灰氮法进行优化改进,找到一种低成本制备高规格多菌灵的方法。传统的石灰氮法采用水作为单一反应溶剂,由于紫黑色杂质在水中不溶解,所以容易被析出的产品包裹和吸附,从而造成产品颜色较深,纯度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规格多菌灵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产品色泽好,纯度高,生产成本低,收率也高。
(1)环合剂氰氨基甲酸甲酯的制备:将10%含量的单氰胺水溶液加入反应瓶中,在0~5℃条件下,边搅拌边同时滴加1.1当量的氯甲酸甲酯和2.2当量的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PH值为8~9. 滴加完毕后保温2小时,即可得到氰氨基甲酸甲酯水溶液。
(2)多菌灵的制备:用4倍重量的甲苯将邻苯二胺溶于反应瓶中,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1.2当量35%的浓盐酸和1.1当量的氰氨基甲酸甲酯水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PH值为4~5,滴加完毕后保温3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抽滤固体产物,滤饼用甲苯洗涤,潮品放在70℃鼓风烘箱中烘干8小时即可得到产品。
用甲苯和水作为环合反应的两相溶剂体系,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外观;将环合剂氰胺基甲酸甲酯和浓盐酸同时滴加到反应体系中,以此来提高产品的收率。
下式是本发明采用的合成路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产品外观色泽好,纯度高,生产成本低,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典型反应用来举例说明本发明,在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简单替换或改进等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实施例1
(1)氰胺基甲酸甲酯环合剂的制备
将10%浓度的单氰胺水溶液231.0g(0.55mol)加入反应瓶中,控制温度至0~5℃。在搅拌状态下同时滴加57.2g(0.605mol)氯甲酸甲酯和162.0g(1.21mol)的30%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PH值在8~9,滴加完毕后,0~5℃保温反应2小时即得到氰氨基甲酸甲酯水溶液450.0g。
(2) 多菌灵的制备
将54.0g邻苯二胺(0.5mol)溶于216g甲苯中,将温度升高至55~60℃,搅拌状态下同时滴加步骤1制备的环合剂450.0g(0.55mol)和62.5g(0.6mol)浓度为35%的浓盐酸,滴加过程中控制PH在4~5。滴加完毕后,在55~60℃条件下保温反应3小时。保温结束后,冷却至25℃左右,抽滤固体产物,滤饼用50.0g甲苯淋洗。将固体潮品放入70℃鼓风烘箱8小时烘干,得产品93.6g,纯度为 99.9%,收率为98.0%(以邻苯二胺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众宝达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众宝达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2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利用型中间包浇注料配方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瓶装饮用水溴酸盐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