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1342.7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3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韩祥辉;夏树强;戴博;张雯;石靖;任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刘旺贵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控制 信号 发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传输时间间隔内的两个传输符号上发送M个预定义序列,依据该M个预定义序列以及该M个预定义序列在时域和频域上的映射图样,确定确认指令ACK或者非确认指令NACK消息,M为正整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为两个符号长度时,发送ACK及NACK消息的传输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完善了传输时间间隔为两个符号长度的ACK及NACK消息的发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及高级长期研究(LTE-Advanced,简称为LTE-A)系统中,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为TTI)是下行和上行传输调度在时域上的基本单位。如在LTE/LTE-A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中,时间维度上被分成长度为10ms的无线电帧,其中每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TTI长度等于子帧长度为1ms。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每一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每个下行时隙含有7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扩展循环前缀下为6个OFDM符号);每个上行时隙含有7个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简称为SC-FDMA)符号(扩展循环前缀下为6个SC-FDMA符号)。
在3GPP后续演进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相对LTE/LTE-A系统将支持更高速率(Gbps)、巨量链接(1M/Km2)、超低时延(1ms)、更高的可靠性、百倍的能量效率提升等以支撑新的需求变化。其中,超低时延作为5G技术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着如车联网、工业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电网等时延受限业务的发展。
然而,现有1ms长度的TTI将不再满足需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降低TTI长度,如将现在1ms长度的TTI降低为0.5ms甚至1~2个OFDM符号的长度,可以成倍的降低最小调度时间,进而成倍地降低单次传输时延。当TTI长度大于等于三个符号长度时很难实现1ms的单向空口超低时延指标,进一步地,为实现较高的传输效率,将TTI长度降低为2个 OFDM/SC-FDMA符号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相关技术中,当TTI为两个符号长度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中用于发送确认指令(Acknowledgement,简称为ACK)及非确认指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为NACK)消息的传输结构将无法直接使用。同时, TTI内符号数降低将导致参考符号(Reference Symbol,简称为RS)开销过大。
针对相关技术中,当传输时间间隔为两个符号长度时,发送ACK及NACK消息的传输结构不完善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当传输时间间隔为两个符号长度时,发送ACK及NACK消息的传输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在传输时间间隔内的两个传输符号上发送M个预定义序列;
依据所述M个预定义序列以及所述M个预定义序列在时域和频域上的映射图样,确定确认指令ACK或者非确认指令NACK消息,M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当发送1比特所述ACK或者所述NACK时,M=2;
当发送2比特所述ACK或者所述NACK时,M=2或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1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