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稳定单分散的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0844.8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1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尹婷;黄鹏;崔大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A61K49/12;A61K49/00;A61K49/10;B82Y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分散 荧光 磁性 纳米 探针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稳定单分散的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包括由羧基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PEG和靶分子组成的载体,以及负载在载体上的光敏剂;制备方法具体为:(1)将抗坏血酸置于铁盐溶液中,调节溶液pH至为9~12,搅拌,水热反应,得到MNPs‑COOH分散液;(2)取MNPs‑COOH分散液离心后,活化MNPs‑COOH分散液的羧基,再加入PEG,混合反应,得到MNPs‑PEG分散液;(3)取活化后的靶分子加入到MNPs‑PEG分散液中,混合反应,得到带靶分子的MNPs‑PEG分散液;(4)将带靶分子的MNPs‑PEG分散液与光敏剂溶液搅拌混合反应,即得到目的产物;上述纳米探针用于在动物体内的双模态成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靶向效率高,肿瘤部位滞留时间长,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探针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稳定单分散超顺磁性的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及制备和在动物体内靶向双模态成像应用。
背景技术
统计数据表明,胃癌死亡率占全球第二,在我国恶性瘤中排名第三。由于胃癌没有指定的位置,它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一部分,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症状具有隐匿性和无特异性,且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现已到晚期或者转移,导致患者无法治愈而死亡。因此,早期预警及体内胃癌细胞示踪对潜伏期病人至关重要。
随着近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肿瘤学科的研究不断加深,在靶向给药、成像检测、肿瘤热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子显像是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或分子生物学过程进行无创和重复的显像。磁共振显像相对于其它的无创伤显像技术,如:核医学显像、光学显像、超声显像等,具有高空间分辨力、软组织对比度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分子显像学的研究。但MR成像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随着非切除部分的减少,其检测的精确度也逐渐降低。
电子激发态光敏剂不仅能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还能在转变为基态过程时发出荧光,形成光学图像。因此光敏剂既能作为光动力疗法用药,又能作为成像造影剂。光敏剂荧光检测是一种较为灵敏的技术,能够识别组织的微细结构,且精确度不会随着非切除部分的减少而降低。但不具有高空间分辨力、软组织对比度等特点。
目前,有研究者将磁共振显像与光敏剂荧光显像的优势结合设计出荧光磁性纳米探针,但其在正常组织(如:肝,脾等)损害、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等方面仍然很难做到尽如人意。为了减小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对正常组织(如:肝,脾等)的损害,增长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需要在不影响分散性的前提下,减小纳米探针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中国专利201210233952.9公开了一种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氧化钆、氧化铕和氟化钠,置于烧杯中,加入油酸、乙醇和水,反应得NaGdF4:Eu纳米颗粒;(2)称取NaGdF4:Eu纳米颗粒溶于异丙醇中,加入H2O和浓氨水及光敏剂TMPyP,经反应制备得到表面氨基修饰的稀土光敏纳米颗粒;(3)取氨基修饰后的稀土光敏纳米颗粒分散于PBS缓冲溶液中,依次加入NHS、EDC和转铁蛋白溶液,制得靶向顺磁性稀土离子光敏探针。该专利制备的光敏探针的粒径较大,对正常组织的损害较大,并影响了其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超稳定单分散超顺磁性的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及制备和在动物体内靶向双模态成像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稳定单分散超顺磁性的荧光磁性纳米探针,包括由羧基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PEG(聚乙二醇)和靶分子组成的载体,以及负载在载体上的光敏剂药物,所述的PEG用于将羧基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与靶分子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