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环空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475.2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霍宏博;许杰;幸雪松;何瑞兵;王晓鹏;李金蔓;韩耀图;龚宁;陈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环空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隔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井喷溢油、固井憋压候凝作业的套管环空封隔器。属于油田开发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正常固井施工作业程序为:下套管到底,循环至振动筛返出干净,注冲洗液,隔离液,投底塞,注领浆,注尾浆,投顶塞,打尾水,顶替至碰压,泄压观察回流,按照固井设计候凝,电测固井质量,坐套管卡瓦,割套管,打磨套管,安装套管头。
从事井施工作业若省略候凝阶段,碰压后即坐套管卡瓦,割甩套管,移动悬臂梁和井架至下一口井,则需要拆井口防喷器,否则,存在井喷失控的风险,且违反了相关的安全规定。若在原井口等待候凝,则占用了宝贵的钻机时间,增加了钻井成本。
目前,由于没有专用的候凝阶段的井控工具,只能用一般工具进行井控,因此,在遇高压气层流体上窜时,不能及时关井控制,增加了候凝期间拆井口的井控风险;且由于坐封后不能解封或者解封困难,导致需要在套管头补注水泥,因此,给井控安全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套管环空封隔器,其在遇高压气层流体上窜时,不仅能够及时关井控制,削减候凝期间拆井口的井控风险;而且,能够使套管环空憋压候凝,解决了缩短施工周期和井控安全的冲突,为保证固井质量提供了一道井控的屏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套管环空封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连接上部和下部套管的封隔器本体、连接在封隔器本体周围的数块密封板、套装在密封板外侧的套筒,其中,套筒中没有密封板靠拢的部分设有用于密封相邻密封板轴间缝隙的挡块;封隔器本体上安装有数个限制套筒的移动的限位块。
所述套筒的上部安装有套管接箍,套筒的下部为套管螺纹。
所述封隔器本体的内部设有数个用于坐封、解封工具工作的开孔,其中,开孔分布与封隔器本体中心线水平对称;封隔器本体与套筒之间安装有数层密封垫,分别在开孔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套筒是一个内部的剖面为圆形、外部为正多边形的结合体,且套筒的底部设有螺纹,套筒的内部设有数条凹槽,且该凹槽分布在开孔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密封板为扇形的板状结构,密封板为偶数块,分上下两组,每组块数相等。
所述坐封、解封工具安装有能够伸缩的插销,且插销设有倾斜剖面;同时,伸缩插销连通钻杆水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在遇高压气层流体上窜时,不仅能够及时关井控制,削减候凝期间拆井口的井控风险;而且,能够使套管环空憋压候凝,解决了缩短施工周期和井控安全的冲突,为保证固井质量提供了一道井控的屏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密封板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密封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密封板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套筒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套筒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环封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坐封、解封工具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坐封、解封工具俯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套管接箍、2.封隔器本体、3.挡块、4.密封板、5.限位块、6.套筒、7.套管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用于连接上部和下部套管的封隔器本体2、通过数个轴连接在封隔器本体2周围的数块密封板4、套装在密封板4外侧的套筒6,其中,套筒6中没有密封板4靠拢的部分设有用于密封相邻密封板轴间缝隙的挡块3;封隔器本体2上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数个限位块5以限制套筒的移动(本实施例的限位块5为两个)。
上述套筒6的上部安装有止套管接箍1,套筒6的下部为套管螺纹7。
上述封隔器本体2的内部设有数个用于坐封、解封工具工作的开孔,其中,开孔分布与封隔器本体2中心线水平对称;封隔器本体2与套筒6之间安装有数层密封垫,分别在开孔的上侧和下侧,套筒6内下入坐封、解封工具时,可以插入开孔内,既可冲洗残留水泥又可旋转套筒6,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可用于坐封、解封封隔器。
上述挡块3的作用是对密封板4施加平衡井内压力的应力,以保证密封板4垂直于套管柱。
上述套筒6是一个内部的剖面为圆形、外部为正多边形的结合体,且套筒6的底部设有螺纹5,套筒6的内部设有数条凹槽,且该凹槽分布在开孔的上部和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