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的荧光增强微阵列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361.8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栋;杨瑞翔;缪赵怡;胡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血小板 衍生 因子 荧光 增强 阵列 传感器 | ||
1.一种检测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的荧光增强微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基底为功能化的贵金属纳米颗粒-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杂膜,混杂膜表面经胺基化修饰及表面包覆厚度为n层的聚赖氨酸和聚丙烯酸涂层,以聚丙烯酸作为开始层,涂层厚度n为1~10层,贵金属纳米颗粒为金或银纳米颗粒,金属纳米颗粒直径为20~100nm,所述的微阵列传感器建立在96孔板或者384孔板孔道内,孔管容积为100~400μL,空管材质为聚烯烃。
2.一种制备检测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的荧光增强微阵列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原始96孔板或者384孔板孔内原位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杂膜表面胺基化修饰及表面涂层、结合能够捕获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的适配体所得,按以下步骤进行:
(1)混杂膜表面胺基化修饰及表面涂层:在制得的贵金属纳米颗粒-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杂膜孔道中加入50~200μL巯基乙胺的乙醇溶液,在5~40℃下反应10~48小时,巯基乙胺溶液浓度为1mM~10mM,然后用无水乙醇冲洗,再换成去离子水冲洗,在20~60℃下烘干,然后在此膜表面包覆厚度为n层的聚赖氨酸和聚丙烯酸涂层,以聚丙烯酸作为开始层,涂层厚度n为1~10层,具体做法如下:在膜表面首先加入50~200μL的聚丙烯酸水溶液,聚丙烯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mg/ml~10mg/ml,在5~40℃条件下反应5~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以及在10~40℃条件下干燥;接着在此表面再加入50~200μL的聚赖氨酸水溶液,聚赖氨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mg/ml~10mg/ml,在5~40℃条件下反应5~6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以及在10~40℃条件下干燥,这样就形成一层聚赖氨酸和聚丙烯酸涂层,按照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制备得到n层聚赖氨酸和聚丙烯酸涂层;
(2)结合能够捕获血小板衍生长因子的适配体:在步骤(1)修饰后的金属纳米颗粒混杂膜孔道中加入50~200μL适配体水溶液,适配体序列为5′TAMRA-CAG GCT ACG GCA CGT AGAGCA TCA CCA TGA TCC TG-3′,其中TAMRA为结合在适配体上的有机荧光分子,适配体水溶液浓度为100nM~1000nM,在30~90℃条件下反应30~120min,反应完成后剩余的溶液用移液器吸取,然后用pH7.4的PBS缓冲溶液洗涤3~6次。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制备的微阵列传感器检测血小板衍生长因子含量的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衍生长因子样品溶液50~200μL加入所述的荧光增强微阵列传感器孔道内,在20~50℃条件下孵育30~120分钟,然后用移液器吸取未反应掉的溶液,加入50~200μLpH7.4的PBS缓冲溶液轻轻地洗涤,吸取洗涤液,最后用荧光酶标仪定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3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