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环境噪声源记录浮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311.X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1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二辉;杨燕明;许德伟;阮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2/08 | 分类号: | B63B22/08;B63B22/24;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环境噪声 记录 浮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全天候、全海况下低功耗的海洋环境噪声源记录浮标。
背景技术
在海洋环境中,声波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海洋环境噪声不仅是水声信道中的干扰背景场,任何声纳系统的性能都要受海洋环境噪声的限制,而且可以把水听器接收到的噪声看作是有用的信号,它包含了关于海面状况、船舶分布、海底地慢的构造过程、海洋动物的行为等多方面的大量信息,由噪声数据可以反演出海水、海底的各种信息。研究表明,频率在50Hz到500Hz十倍频程范围的远处航船是主要的噪声源,在几百赫兹以上频率,海洋环境噪声级与海况有直接的关系,与测量水听器所在地的风速直接相关。因此,海面噪声源的采集对于海洋环境噪声的监测、建模和验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近、远海进行海面噪声源数据采集方面,目前对于海面气象(包括风、降雨)来说有两种常用方法:现场实测和卫星反演产品。现场实测常利用船载设备,该方法的缺点一是船只本身为噪声源,二是费用高且耗时耗力,三是易受恶劣天气和海况的影响对记录海洋环境噪声的潜标并不适合;卫星反演产品具有覆盖面广、免费获取的优势,但存在时间、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缺点,而且反演产品精度会受到大气和海况影响。由于岸基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仅限于近海岸20~30海里之内,目前对于近、远海海面船只的监测常用采集方法也有两种:船载AIS实测和AIS卫星数据。船载AIS实测的缺点同上,AIS卫星数据虽然费用低、覆盖面广,但存在时隙冲突问题,使得船舶检测概率降低,这是由SOTDMA协议本身缺陷造成的,即使通过增加卫星个数的方式仍然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还使得监测成本费用增加许多。
现有的海面气象浮标系统功能丰富,但构造及体积庞大,使得不仅回收、布放困难,且耗电和维修成本高。市场上现有的AIS接收设备,也仅面向岸基和船载系统,不仅内嵌有其它不必要功能和器件(如显示屏、解码、导航等),而且功耗较大、存储容量小,而海洋浮标的供电能力又十分有限,在耗电量和存储容量上都使得现有设备无法满足长时间船舶监测需求,并且无法在近、远海恶劣海况下正常工作。
中国专利CN104908890A公开一种海洋环境噪声剖面数据实时分析传输漂流浮标系统,由剖面漂流浮标和远程控制接收机组成,海中的剖面漂流浮标和岸上的远程控制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通讯。剖面漂流浮标圆柱型壳体底端外的导流保护罩内设置油囊和水听器。浮标壳体内的液压泵从油囊抽取或向其液压泵从油囊抽取或向其注入液压油,改变剖面漂流浮标的浮力并使其下潜、悬浮和上浮。水听器将海洋环境噪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噪声频谱分析模块采集这些电信号并实时分析,远程控制接收机接收并存储剖面漂流浮标发送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和CTD数据,实现从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的剖面测量、频谱实时分析和远距离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适用于全天候、全海况海洋环境噪声源数据记录,不仅能用于海洋环境噪声的同步监测和建模,也可用于海洋环境卫星和AIS卫星数据验证的海洋环境噪声源记录浮标。
本发明设有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船舶信息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电源、浮标单元和自伸缩缆绳;
所述浮标单元设有支撑管、浮体和水下电子舱,水下电子舱与支撑管连成一体;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船舶信息接收天线位于浮标单元的支撑管顶端,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船舶信息接收天线通过电缆连接相应的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和AIS记录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和AIS记录单元位于水下电子舱内,由设于水下电子舱内的电源供电,自伸缩缆绳连接水下电子舱和水下锚系装置;船舶信息接收天线固定于浮标单元的支撑管顶端,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通过支架放置在船舶信息接收天线上方;
支撑管内的电缆连接至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和AIS记录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和AIS记录单元被固定于支架上,电源为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和AIS记录单元提供电力支持,被固定于支架内。水下电子舱内的支架固定于水下电子舱的底部,各部分以不锈钢螺丝相互连接,方便拆卸和固定;水下电子舱内部各器件在工作状态时均为固定状态,防止海浪冲击导致各器件滚动。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与船舶信息接收天线的垂直间隔可为50cm,这样气象六要素(海面气压、湿度、温度、降雨、风速和风向)和AIS信息在接收上互不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景观用具有过载保护的清洁船
- 下一篇:发动机气门间隙自动补偿摇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