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0153.8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5/3492;C08G63/91;C08G63/21;C08G6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饱和 聚酯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原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UP)树脂组合物适用于建筑目的,其包含可共聚的单体作为反应性稀释剂。目前用于获得结构部件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通常包含大量苯乙烯作为可共聚的反应性稀释剂。存在苯乙烯的结果是,在制备和固化期间甚至在其预期的长期使用期间,苯乙烯可能逸出,从而产生不期望的气味,甚至可能产生毒性效应。因此期望降低苯乙烯的挥发。由于不饱和聚酯树脂仅是可共聚的这一事实,无法使含苯乙烯的树脂中苯乙烯的量进一步减小而不对固化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可均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但传统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收缩率较大,且贮存期限较短,目前普遍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有7%~8%的固化体积收缩率,给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制作模具、人造石材等,更容易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翘曲等缺陷,严重制约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存在着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特别需要不饱和聚酯树脂,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饱和聚酯树脂,提供的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便于在加工中进行使用。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
60%~80%丙二醇和乙二醇;
3%~15%的丁烯二酸酐;
12%~18%交联剂;
5%~15%阻聚剂;
5%~16%的氯化石蜡;
剩余为环戊二烯,
按配方量将二元醇与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在150-215℃下缩聚反应6-12小时,至酸值小于10mgKOH/g,降温至150-160℃,加入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在150-210℃下缩聚反应4-10小时,至酸值到20-30mgKOH/g,加入包括阻聚剂的添加剂,冷却至100-130℃加入稀释剂,制得柔性不饱和树脂。
在本发明所述的丁烯二酸酐为顺丁烯二酸酐。
进一步,所述的交联剂采用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产品保证线性链柔性的同时,分子量高,也保证了一定的物理性能,润湿性能好,不易泛黄、保光保色性好,光泽高、耐过度烘烤,并且,材料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生产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
60%~80%丙二醇和乙二醇;
3%~15%的丁烯二酸酐;
12%~18%交联剂;
5%~15%阻聚剂;
5%~16%的氯化石蜡;
剩余为环戊二烯,
按配方量将二元醇与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在150-215℃下缩聚反应6-12小时,至酸值小于10mgKOH/g,降温至150-160℃,加入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在150-210℃下缩聚反应4-10小时,至酸值到20-30mgKOH/g,加入包括阻聚 剂的添加剂,冷却至100-130℃加入稀释剂,制得柔性不饱和树脂。
另外,丁烯二酸酐为顺丁烯二酸酐,交联剂采用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称量: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组分,将丙二醇和乙二醇投入反应釜中;
除氧:向反应釜中通过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
搅拌:将丁烯二酸酐投入反应釜中,待丁烯二酸酐完全溶解后,加入环戊二烯,开启搅拌装置搅拌;
加热:使反应釜内料温逐渐升高至192~208℃,控制回流冷凝分享器出口温度低于105℃;
反应完全稀释:当反应釜内酸值达到40±2mgKOH/g时,降温至120℃以下,入氯化石蜡、阻聚剂、交联剂,反应釜内温度控制在80~90℃搅拌0.3~1h,将所制得液体
倒入稀释釜中稀释;
冷却:冷却至室温;
过滤包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