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便移取溶液的容量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9281.0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关宁昕;张桂芬;何雨珊;曹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溶液 容量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容量瓶,具体涉及一种方便移取溶液的容量瓶。
背景技术
容量瓶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配置标准溶液的容器。一般在移取容器内较低液面的溶 液时,可适度倾斜容器底部,使得溶液汇集在容器底部与一侧容器壁接合的小范围内,即提 高液面方便移取溶液。但当容量瓶内溶液液面较低时,即使倾斜瓶体,由于容量瓶细长瓶颈 的限制,移液管只能在瓶底中心附近的狭小范围内微移,即无法接触到容器壁附近的溶液。
授权公告号CN202778525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两个或两个瓶体的多 功能容量瓶,该容量瓶每个瓶体侧面都有一个小平面,可水平放置在台面上,选择从瓶体侧 面的瓶口取样,避免了普通容量瓶瓶颈过长过细,液面过低时移取不到溶液的麻烦。但是, 这种容量瓶在竖直放置状态下重心较高,配制溶液时竖立的容量瓶容易倾倒,在反复颠倒 容量瓶进行摇匀溶液的操作时,由于连接各瓶体的瓶颈较细,各瓶体间溶液对流和混合效 率较低。
授权公告号CN203116787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容量瓶,瓶体上设有开口, 移液器可从开口进入吸取容量瓶底部的液体。在化学实验操作中,颠倒容量瓶摇匀溶液时 需用手压紧瓶口处的瓶塞,避免溶液泄漏。但上述实验新型的容量瓶除了瓶口处有瓶塞外, 瓶体上还有一个瓶塞,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同时压紧两个瓶塞,并反复颠倒摇匀,增 加了操作难度。同时上述发明并未采取某种连接方式将瓶塞与瓶体相连接,这在批量清洗 或者使用容量瓶时很容易混淆各瓶塞,如果使用了不匹配的瓶塞,在颠倒容量瓶摇匀溶液 时就容易造成溶液泄漏,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不准确和污染操作台面,如果是腐蚀性的漏 液还会危害操作人员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移取 溶液的容量瓶。
本实用性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移取溶液的容量瓶,包括瓶塞、瓶颈和瓶身,瓶塞与瓶颈上端瓶口密封配合, 瓶颈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瓶颈下端内壁形成内螺纹,瓶身上端形成圆柱型连接口,连接口 的外壁形成外螺纹,连接口的外壁的外螺纹与瓶颈下端内壁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瓶身的内 底面形成向下凹陷的球面。
所述瓶身呈圆锥形,且其外底面为平面。
所述刻度线位于和瓶颈轴心相垂直的平面,刻度线与连接口上边缘的垂直距离不 小于1厘米。
所述连接口的内径与瓶颈的内径相等。
所述瓶塞、瓶颈、瓶身和连接口同轴。
所述瓶塞、瓶颈、瓶身和连接口均采用耐腐蚀的惰性塑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普通容量瓶相比,对于同样体积的溶液,球面瓶底比平面瓶底可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液面,容量瓶内溶液较少时,溶液汇集在瓶底的中心范围内,有助于在瓶底中心附近 范围微移的移液管接触到溶液;当使用移液器吸取溶液时,可旋开与瓶体连接口以螺纹相 连的瓶颈,从连接口伸入瓶体内吸取溶液,克服了移液器无法伸入普通容量瓶细长瓶颈的 弊端;清洗容量瓶时也可旋开瓶体连接口上的瓶颈,方便清洁刷伸入瓶内,达到更好的清洗 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向的剖面图。
其中:
1瓶塞2瓶颈
3瓶体4刻度线
5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方便移取溶液的容量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方便移取溶液的容量瓶,包括瓶塞1、瓶颈2和瓶身3,瓶塞1与瓶颈2 上端瓶口密封配合,瓶颈2上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瓶颈2下端内壁形成内螺纹,瓶身3上端形 成圆柱型连接口5,连接口5与瓶体3为一体成型,连接口5的外壁形成外螺纹,连接口5的外 壁的外螺纹与瓶颈2下端内壁的内螺纹螺纹配合;瓶身3的内底面形成向下凹陷的球面。
所述瓶身3呈圆锥形,且其外底面为平面。
所述刻度线4位于和瓶颈2轴心相垂直的平面,刻度线4与连接口5上边缘的垂直距 离不小于1厘米。
所述连接口5的内径与瓶颈2的内径相等,且两者螺纹装配后连接口5内壁与瓶颈2 内壁表面平齐。
所述瓶塞1、瓶颈2、瓶身3和连接口5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9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量移液管
- 下一篇:一种三维聚焦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