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及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7611.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彦;王茂良;任春生;李延明;丛日晨;赵正楠;李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1001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淹水 试验 设施 建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及建造方法,属于研究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设海绵城市以缓解城市缺水现状的大背景下,了解不同园林植物的 耐水淹能力是建设下沉式绿地的前提条件。在研究不同园林植物耐淹水能力 时,往往采用盆栽植物浸水的方式进行。盆栽植物无论是在植物的根系分布 还是地上部的生长方面都与地栽植物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更关注植 物在陆地生长环境条件下耐淹水的能力,但是目前并没有相应配套的实验设 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及其建造方 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包 括多个可将待淹植物包围的筒形结构、通水支管及储水装置,每个所述筒形 结构分别竖直插在每棵待淹植物周围;每个筒形结构的中部设有开口,多个 筒形结构之间通过所述开口和通水支管连通;所述储水装置通过主输水管道 与所述通水支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通过筒形结构将每棵待淹植物包围, 通过控制储水装置的水位高度可实现实时自动补水并保持水位高度,可方便 调节区组数量及每处理内的重复数量,并可灵活控制各处理淹水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3-5个筒形结构 串联为一处理区组,每个处理区组之间通过通水支管串联或并联后通过主输 水管道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每个处理区组之间的 通水支管或者主输水管道上且靠近储水装置的一端安装有球阀开关。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单独控制不同处理区组。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储水装置为供水 池或水桶。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供水池或水桶上 设有供水口,所述供水池或水桶上设有水位控制阀。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筒形结构一端磨 刃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插入土壤中。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筒形结构的高度 高于待淹植物高度10-20cm。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筒形结构的高度 高于待淹植物高度15cm。
可以确保淹水高度没过植物,但又不至于溢出筒状结构顶端,存在一个 高度区间,便于设置水位控制阀的高度,也不宜高出植物高度太多,否则影 响光照。
本发明如上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进一步,所述通水支管为软管。 所述主输水管道为软管,也可以为硬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淹水试验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 用筒形结构将每棵待淹植物包围起来;
步骤2)确定处理区组,每个处理区组内的筒形结构采用通水支管串联; 多个处理区组之间通过主输水管道串联或并联连通;
步骤3)开启每个处理区组上的球阀对每个处理区组的植物进行试验。
本发明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具有以下功能:
1、淹水试验过程中实现自动补水,节约人力和时间;
2.确保不同淹水时间处理淹水高度一致;
3.可以方便增减处理数量和重复数量;
4.可以方便调节淹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植物淹水试验设施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形结构,2、通水支管,3、储水装置,4、主输水管道,5、处理 区组,6、球阀开关,7、水位控制阀,8、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 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