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粉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4841.3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敬铭;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正生农业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18 | 分类号: | C08B3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粉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粉的生产方法,属于菊粉的生产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菊苣(CichoriumintybusL.)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 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花冠舌状, 花色青蓝。该植物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田边、山坡等地,国内外 均有分布。菊苣为药食两用植物,菊苣叶可调制生菜,在中国四川(成都) 及广东等有引种栽培。它的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质,可提制代用咖啡,促进 人体消化器官活动。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 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此外,菊苣还可以成为粗饲 料或牧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菊粉的生产方法,本方法提取的 菊粉杂质含量低,苦味物质少,减轻陶瓷膜和离子交换压力,高压萃取时间 短,菊粉提取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菊粉的生产方法,包括:
取新鲜菊苣清洗后,加入质量分数10%的维生素C溶液,经粉碎机粉 碎至5-10目后,得粉料,向粉料中加入乙醇溶液,置于高压釜中萃取,萃 取后经200-400目筛过滤,弃去滤渣,滤液冷却至20-25℃,向滤液中通 入臭氧脱色处理,使每升滤液中含臭氧10-20mg,保持30-60分钟,再经 陶瓷膜过滤得透过液,透过液通过树脂离子交换,收集透过液,减压浓缩至 比重为1.10-1.20g/ml,喷雾干燥,即得菊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质量分数10%的维生素C溶液的加入量占菊苣质量的1‰ -3‰。
采用此步骤的有益效果是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作用,防止菊苣氧化变 色。
进一步,所述乙醇溶液为质量分数40-80%的乙醇去离子水溶液,所述 粉料与质量分数40-80%的乙醇去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8-1∶15。
进一步,所述高压釜萃取的条件为温度40-65℃,压力50-100MPa, 萃取时间2-10分钟。
进一步,所述陶瓷膜材质为氧化铝、氧化锆或氧化钛,孔径为 10-200nm,陶瓷膜过滤时温度为30-70℃,压力为0.1-0.6MPa,膜面流 速为0.01-5m/s。
进一步,所述树脂为LSA-10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为质量分数15-75% 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3-9BV/h,洗脱液体积与LSA-10大孔吸附树脂柱 体积比为2∶1-4∶1。
进一步,所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50-60℃,时间为1-2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法提取的菊粉杂质含量低,苦味物质少,减轻陶瓷膜和离子交换压 力,高压萃取时间短,菊粉提取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菊粉的生产方法,包括:取新鲜菊苣清洗后,加入占菊苣质量的1‰ 的质量分数10%的维生素C溶液,经粉碎机粉碎至10目后,得粉料,向粉 料中加入质量分数80%的乙醇去离子水溶液,所述粉料与质量分数80%的 乙醇去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5,置于65℃,压力100MPa的高压釜中 萃取10分钟,萃取后经400目筛过滤,弃去滤渣,滤液冷却至25℃,向 滤液中通入臭氧脱色处理,使每升滤液中含臭氧20mg,保持60分钟,再 经材质为氧化铝的陶瓷膜过滤得透过液,陶瓷膜孔径为200nm,陶瓷膜过 滤时温度为50℃,压力为0.6MPa,膜面流速为1m/s,透过液通过LSA-10 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洗脱液为质量分数75%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 9BV/h,洗脱液体积与LSA-10大孔吸附树脂柱体积比为4∶1,收集透过液, 减压浓缩至比重为1.20g/ml,60℃喷雾干燥8分钟,即得纯度为83.4%的 菊粉。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正生农业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正生农业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