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4430.4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4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志;肖传奇;廖子渊;冯映燕;康年华;林伟宁;刘川葆;李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12/02;H04W12/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数字 指纹 验证 短信 隐密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实现方式为:1、发送方:输入手机号码、消息与密码后,对消息与手机号码进行分层加密,并将加密包传输到消息服务器;2、服务器:1)收到数据包后,进行第一层解密取出手机号,将仍加密的消息数据包存入数据库;2)生成临时页面的链接,并通过短信网关将链接发给指定的手机号码;3)将解密后的消息显示在临时生成的网页,以供用户阅读;3、接收方:收到带特定标签的短信后,用户点击链接,输入约定密码,成功解密后,即可阅读消息。本发明实现了短信阅读的阅时保护及限时阅读,阅后页面自动销毁,链接至此永远无效,保证消息的销毁无痕,提高通信内容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广泛普及,短信成为我们生活与工作中一种极为便捷与通用的通信手段。短信给了我们的自由,也牺牲了自己的隐私,因为所有的通信内容都在一份完整的明文拷贝在那些提供服务的通信服务器中,以及也可能永久地存放在接收者的手机里,对这些消息我们无法确保未来不会被非法窃取或恶意利用。在这一切都被记录的世界里,这种永久性的信息记录常令人们对话窒息,变得虚伪造作、欲言又止。为了确保消息不被非法的利用,特别防上消息不被黑客(伪用户)拦截或转发,设计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软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方法及系统,可安全、高效、便捷地发送用户的隐私信息,并限定阅读的时间,阅后页面销毁;由此实现用户消息从发送、传递到阅读完成的安全保护及限时通信,最特别的是防止非目标用户接收或阅读到加密的消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通过手机安装客户端软件,并通过该客户端软件向服务器端注册用户信息,服务器端将用户注册证书发送给用户手机;
S2:用户登录客户端软件,选择或输入接收方的手机号码,在文本框输入短信内容,密码框输入加解密密码;客户端软件根据加解密密码通过3DES算法加密短信内容,形成一次加密数据包,而后采用RSA算法对接收方的手机号码与一次加密数据包进行加密,生成二次加密数据包;
S3:客户端软件将步骤S2生成的二次加密数据包通过安全信道发送给服务器端,所述安全信道采用公钥认证体系构建,具体即应用端到端的RSA加密层与SSL的传输加密层的双层加密方式;
S4:服务器端收到二次加密数据包后,先采用RSA算法解密获取接收方的手机号码及一次加密数据包,并将该一次加密数据包存储入数据库中,同时生成一个链接地址,而后发送给接收方;
S5:接收方通过点击服务器端发送的链接地址,输入加解密密码后,由服务器端根据该加解密密码解密一次加密数据包获取短信内容,并将该短信内容生成于一限时生存的阅读页面上,当接收方用户阅读完该页面或限定时间结束后,即刻从数据库中销毁一次加密数据包与链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的阅读页面内嵌JS数字指纹获取代码,在接收方用户阅读页面上的短信内容时,服务器端能够获取接收方用户的数字指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的数字指纹包括手机号码、cookie与浏览器指纹,所述浏览器指纹包括User Agent、屏幕分辨率、浏览器的字体与插件信息、HTTP ACCEPT信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短信内容于阅读页面上的显示方式为跑马灯显示方式,即通过限制窗体大小的方式来控制同时显示内容的数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数字指纹验证的短信隐密通信的系统,包括发送方手机、服务器端及接收方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