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4342.4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2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英;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9/00;A61P25/02;A61K35/32;A61K35/6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缓解 红斑 性肢痛病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自主神经疾病。可能是由于周围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使末梢血管运动功能失调,肢端小动脉极度扩张,造成局部血流障碍,局部充血,当血管内张力增加,压迫和刺激邻近的神经末梢时,产生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男女,症状以肢端,尤以双足最常见,表现足前部、足趾的红、肿、热、痛,疼痛为阵发性,非常剧烈,呈烧灼痛,针刺感,以夜间明显且发作次数较多,在温度较高环境、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双足下垂均可引起或加重疼痛,患者不愿穿袜或戴手套,因可能导致疼痛加剧,患者入睡时喜欢将双足置于被外,在冰冷的地面行走,喜欢用冷水浸足、将患肢抬高或休息均可缓解疼痛。红斑性肢痛病的化验检查可发现患肢皮肤发红、皮温增高、血管扩张、轻度肿胀、多汗、轻压可使红色暂时小腿,患肢足背动脉波动正常,无运动、感觉及反射障碍,少数患者晚期可出现营养障碍,表现肢端皮肤与指甲变厚或溃破,甚至坏疽。红斑肢痛症的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将肢体置于冷水中以减轻疼痛。急性期应避免任何足以引起血管扩张的局部刺激。
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较少,大多为西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5-羟色胺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短期治疗能控制症状,但上述治疗的疗效尚待证实,并且西药存在着毒副作用大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服用伤害肝肾,并且疗程长,费用高,效果也不是太理想,患者不易接受。中医在治疗此病上可以发挥优势,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缓解患者症状,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具有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观察到红斑性肢痛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用于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发明选择金银花、忍冬藤、紫花地丁、玄参、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川牛膝、制水蛭、地龙、土鳖虫、知母、黄柏、栀子、龙胆草、侧柏叶、水牛角、丝瓜络、路路通、延胡索、姜黄、生姜、生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红斑性肢痛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善散痈消肿,为治疗一切阳证痈肿疔疮的要药。临床上用于痈疽疔毒:常与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以痈疽疔毒,红肿疼痛。古方记载,金银花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茎枝。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忍冬藤不仅具有解毒的作用,还具有通络之功,可以消除经络的风热而止痛,故常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的干燥全草。性味:苦、辛,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个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皮肤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解热、消肿、消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外科化脓性炎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英,未经陈永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