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贴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4145.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晖;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晖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70;A61P1/00;A61P1/04;A61P1/12;A61K35/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消化 系统疾病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贴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情绪紧张、药物刺激等原因,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急慢性胃痛、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和痢疾等疾病,这些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据流行病学分析,全国肠胃炎发病率达14.28‰,估计全国患病人口达1.6亿(经过确诊);消化性溃疡的在一类城市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5.12‰,二类和三类农村的发病率均为3.18‰,四类城市的发病率最低,为3.11‰。肠炎痢疾在我国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夏秋季,全世界每年发病率约30至50亿人次,尤其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为高,特别是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病死率约为20%。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胃肠道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各种原因引发胃肠道功能失调人众多,市场上需要快速有效的产品,解决人们胃肠道的健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贴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贴剂,包括药贴和粘附在药贴中部的圆形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药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砂仁6-8份、黄连6-8份、茯苓6-8份、三七8-10份、沙参4-6份、当归6-8份、夜交藤4-6份、白芍6-8份、枸杞子4-6份、半夏4-6份、莪术6-8份、鸡内金4-6份、 炙甘草6-8份、人参4-6份、吴茱萸6-8份、细辛6-8份、沉香8-10份。
进一步地说,所述圆形药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砂仁7份、黄连7份、茯苓7份、三七9份、沙参5份、当归7份、夜交藤5份、白芍7份、枸杞子5份、半夏5份、莪术7份、鸡内金5份、炙甘草7份、人参5份、吴茱萸7份、细辛7份、沉香9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贴剂的配方中所使用的中药的药性、药理如下: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的功效。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肾、肝经。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的功效。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 止汗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证。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晖,未经陈晓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寻常疣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疏肝利水消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