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币计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3809.3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崔安凤;张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07D9/06 | 分类号: | G07D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币 计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计数器,用于计数较多数量的比较新的硬币。
背景技术
对于存有较多数量硬币的普通居民来说,清点硬币是不方便的。目前已有的硬币计数器通常用于特殊的频繁接触大量硬币的行业,设计采用电子计数的方式清点大量的硬币,这种工具不适合普通个人和家庭使用;而柜台上常用的硬币盒以收纳功能为主,计数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币计数器,以方便普通个人和家庭快速的计数硬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币计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硬币计数槽,所述的硬币计数槽包括两个侧板以及形成于两个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的顶板上形成有用于盛装硬币的凹槽,所述的顶板上设有用于标识硬币数量的标尺,所述的标尺位于所述的凹槽的至少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硬币计数器还包括置槽盒,所述的置槽盒设有一个长方体凹槽,所述的硬币计数槽设于所述的长方体凹槽中。
更优选地,所述的凹槽具有一个开口端和一个封闭端,所述的封闭端上设有一个能够使手指进出的第一开口。
更优选地,所述的长方体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的凹槽的开口端从所述的第三开口中露出,所述的第一开口从所述的第四开口中露出。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能够使手指进出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为一个与所计数的硬币尺寸匹配的半圆柱形槽。
本发明的原理为:硬币较小,难以如同纸币一样方便的计数,而普通人或家庭通过找零即可获得不少的硬币,计数起来较为困难;硬币由特殊合金制成,流通过程中虽然有所磨损,但是磨损的相当有限,除严重污损和锈蚀的硬币外,所有硬币的几何尺寸和形状几乎不会发生改变,使得计数会比较精确,这为通过硬币的尺寸来计数提供了方便;同时,硬币摞到一起也便于包装成卷,易于兑换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方便,造价低廉,适用于普通个人和家庭的较多数量硬币的计数;通过更换不同计数不同种类硬币的计数槽,可以对不同的硬币种类进行计数;半圆柱状的凹槽配合能够使手指进出的开口,可以方便地用纸卷起计数完成的硬币,便于兑换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硬币计数器立体图;
图2a为硬币计数槽左视图;
图2b为硬币计数槽正视图;
图2c为硬币计数槽立体图;
图2d为硬币计数槽后视图;
图2e为硬币计数槽俯视图;
图3a为置槽盒左视图;
图3b为置槽盒立体图;
图3c为置槽盒正视图;
图3d为置槽盒俯视图;
图4为硬币计数器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硬币计数器立体图,所述的硬币计数器包括硬币计数槽1和置槽盒2。
如图2a-2e所示,所述的硬币计数槽1包括两个侧板15以及形成于两个侧板15之间的顶板16,不同的硬币计数槽1的两个侧板15间的距离、侧板15的高度和长度都是一致的。所述的顶板16上形成有用于盛装硬币的凹槽11,所述的凹槽11的位置靠近右侧的侧板15,所述的凹槽11为一个与所计数的硬币尺寸匹配的半圆柱形槽。所述的顶板16上设有与所计数的硬币种类相匹配的用于标识硬币数量的标尺12,所述的标尺12位于所述的凹槽11的一侧,标尺12的起始端与凹槽11的封闭端的开始位置精确对齐。所述的凹槽11具有一个开口端和一个封闭端,所述的封闭端上设有一个能够使手指进出的第一开口14。所述的凹槽11的一侧设有2个能够使手指进出的第二开口13(个数可以根据凹槽11的长度增多或减少)。第二开口13和标尺12位于所述的凹槽11的同一侧。
如图3a-3d所示,所述的硬币计数器还包括置槽盒2,所述的置槽盒2设有一个与硬币计数槽1的外尺寸相匹配的长方体凹槽3,所述的硬币计数槽1设于所述的长方体凹槽3中。所述的长方体凹槽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开口4和第四开口5,所述的凹槽11的开口端从所述的第三开口4中露出,所述的第一开口14从所述的第四开口5中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OS系统的税控设备
- 下一篇:智慧型门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