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3665.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辉;滕远;刘琨;刘瑞花;丁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30 | 分类号: | H01G11/30;H01G11/32;H01G11/3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108 | 代理人: | 冷玉萍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超级 电容器 量子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化学镀沉积铜量子点以及热处理制备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
所述的生物质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 水热碳焦的制备:采用生物质原料为碳源,先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后的原料中加入蒸馏水配成液/固比为0.5~13的混合物,并将此混合物转移到内胆为聚四氟乙烯的高压水热反应釜中,其体积填充率为0.2~0.9,在温度为150~300℃下水热处理8~24h之后冷却到室温,将水热产物洗涤与抽滤至pH值为中性,然后在80~120℃温度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即得到水热碳焦;
(2) 将碱金属的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配成浓度为0.5~6.0mol/L的溶液,再将步骤(1)所得水热碳焦按与碱金属的碳酸盐或酸式碳酸盐0.1~3.0的质量比加入其中,然后在室温下混合搅拌1~20h,再将其中的水分蒸干至恒重,得到掺和了活化剂的水热碳焦混合物;
(3) 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置于高温炉中,在600~1200℃的恒温气氛中进行0.5~10h的碳化与活化处理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取出样品后分别采用0.01~2.0 mol/L的盐酸和蒸馏水将样品洗涤抽滤至pH值为中性,最后将其在温度为80~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制备出第一段活化的活性炭材料;
所述步骤(3)的气氛是指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单一气体的纯度大于等于99.9%,混合气体的流量为5~500ml/min;
(4) 将步骤(3)所得的第一段活化的活性炭材料置于高温炉中,在200~500℃的恒温气氛中进行0.3~6h的第二段活化处理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生物质多孔活性炭;
所述步骤(4)的气氛是指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氧气、氨气中的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物,气体混合物中至少一种为氧气或氨气,氧气或氨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数为0.5~23%;单一气体的纯度大于等于99.9%,混合气体的流量为5~500ml/min;
所述的预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生物质原料在80~120℃下干燥5~48h后粉碎,再进行80~200目的筛分,获得筛下物;
(2) 将筛下物用去离子水对原料进行处理,液/固比为0.5~10、温度为20~60℃、搅拌时间为0.5~10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温度为80~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质原料为豆腐渣、茶籽壳、花生壳、玉米棒芯、葵花籽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镀沉积铜量子点,包括如下步骤:
(1) 多孔活性炭材料吸附镀铜液中的铜离子,具体为:将多孔活性炭材料置于反应器中,向其中加入镀铜液,多孔活性炭材料与镀铜液中铜离子的质量比为0.1~1;室温下搅拌0.5~10h,铜离子在多孔活性炭上达到吸附平衡,得到镀铜混合液;
(2) 将步骤(1)得到的吸附在多孔活性炭上的铜离子进行化学镀沉积出铜量子点,具体为:向镀铜混合液中加入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次亚磷酸钠、烷基胺硼烷、肼、脂肪醛、芳香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溶液作为还原剂,所述还原剂与铜离子的摩尔比为0.5~1.5,室温搅拌0.5~10 h后,进行洗涤与固液分离,直至洗涤液的pH值为中性,将固体物在60~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48 h得到沉积有铜量子点的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铜液为硫酸铜、硝酸铜、醋酸铜、焦磷酸铜、柠檬酸铜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量子点/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铜混合液中还包括聚乙二醇、乙二醇、甘露糖醇、二甘醇、丙三醇、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所述的添加剂占镀铜混合液总质量的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6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隔离开关的防误操作电动装置
- 下一篇:插片式调节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