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法烟气脱硫复合增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32410.3 | 申请日: | 2016-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邵敬爱;刘斌;冯凯乐;田路泞;陈汉平;陈苗;赵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赵龙骧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烟气 脱硫 复合 增效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湿法烟气脱硫 复合增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烟气脱硫技术中,湿法烟气脱硫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湿 法脱硫装置约占世界上已经建成的脱硫装置的80%。虽然湿法脱硫技 术相对成熟、运行可靠、脱硫效率高,但是我国在“十二五”中提出 了8%的二氧化硫减排约束性指标,并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3223-2011),其中对SO2排放限值更为严格,使得当前 80%以上的火电机组面临脱硫增效改造难题,因此,寻求能够提高脱 硫效率的增效添加剂就显得极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研究的脱硫添加剂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可 分为无机添加剂、有机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3类。无机添加剂中有钠 盐、铵盐、镁化物等。有机添加剂又称为缓冲添加剂,多为有机酸。 复合添加剂是2种或更多种添加剂的组合。但是目前国内现有脱硫添 加剂种类较多,应用随意性较大,无可靠的添加剂选择评价方案。所 以在现有钙基湿法脱硫的基础上,开发强化SO2吸收等多功效的复合 增效添加剂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复 合增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湿法烟气脱硫复合增效添加 剂,其中各组份重量份数比为:己二酸55~80份;尼龙酸5~15份; 柠檬酸钠5~14份;硫酸钠1~10份;硫酸铁3~10份;氯化锰2~10份。
进一步地,所述己二酸的重量份数比为60~75份。
进一步地,所述尼龙酸的重量份数比为7~10份。
进一步地,所述柠檬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7~11份。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钠的重量份数比为3~8份。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铁的重量份数比为5~8份。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锰的重量份数比为3~8份。
上述湿法烟气脱硫复合增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在常温常压 下,按照各组份重量份数比分别称取己二酸、尼龙酸、柠檬酸钠、硫 酸钠、硫酸铁、氯化锰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复合添加剂配制简单,成本低,选 用常见的几种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使用,复合增效添加剂制备成本低 于1万元/吨,混合均匀即可使用;该复合增效添加剂可促进石灰石的 活性,提高碳酸钙的溶解速度,降低石灰石的消耗,同时也可以减小 气相和液相的阻力,从而提高脱硫效率;该复合增效添加剂还可以促 进亚硫酸钙的氧化速度,同时该复合添加剂还可以提高浆液的pH缓 冲能力,抑制CaSO3软垢的生成,对运行设备有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在不同SO2浓度下本发明复合增效添加剂的脱硫效率数据 示意图;
图2为不同浓度下的本发明复合增效添加剂对SO2吸收速率的影 响示意图;
图3为某电厂在使用本发明复合增效添加剂后的脱硫效果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设计的湿法烟气脱硫复合增效添加剂,其中各组份重量 份数比为:己二酸65份;尼龙酸7份;柠檬酸钠7份;硫酸钠4份; 硫酸铁6份;氯化锰11份;在常温常压下,按照上述各组份重量份数 比分别称取己二酸、尼龙酸、柠檬酸钠、硫酸钠、硫酸铁、氯化锰混 合搅拌均匀即可。
将上述原料按照各组份重量份数比混合搅拌后的成品加入脱硫 吸收塔内,初始添加量为750mg/L,之后每天加入量根据增效剂损耗 计算进行补充。
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脱硫增效添加剂应用到某600MW电厂锅 炉配套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上,长时间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脱硫效率 稳定超过96%,系统运行正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设计的湿法烟气脱硫复合增效添加剂,其中各组 份重量份数比为:
己二酸70份;尼龙酸10份;柠檬酸钠7份;硫酸钠3份;硫酸 铁5份;氯化锰5份;在常温常压下,按照上述各组份重量份数比分 别称取己二酸、尼龙酸、柠檬酸钠、硫酸钠、硫酸铁、氯化锰混合搅 拌均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2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